天涼好個秋,你也開始SDGs嗎?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現已是各領域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山大學也將永續精神推廣至校園各個層面,鼓勵更多和永續議題結合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同時規劃發表《大學社會責任永續發展報告書》,做為全校性的成果指標,將大學社會責任落實到全體師生的日常,為全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另外,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團隊長期投入在地社區,10月份社會系與西灣學院的團隊分別在旗津與前鎮,將社區合作的成果規劃為有趣好玩又充滿知識性的生活節慶,趁著天涼好個秋,假日一起來走走。
十月份活動
10/21 社企中心-在地就業促進社企參訪活動
【主辦/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
由中山大學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 主辦「在地就業促進社企參訪活動」,邀請參與協助身心障礙與特殊族群就業或創業之NPO組織/社企/各界有興趣人士,一同前往參與就業促進之 社企單位 參訪,實地了解經營狀況,吸取經驗並提供建議,以建構身心障礙及特殊境遇者培力機制,提升其就業機會與工作管道。(活動詳情)
10/24、25 西灣X前草「創創生活節」
【主辦/中山大學HISP計畫前草團隊、USR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 計畫】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蔡敦浩院長率領實踐研究團隊長年深耕前草(前鎮、草衙)地區,重新探究這個以工業勞動為代表的區域,挖掘其地方DNA與創生動能,並連結地方團體,進行各種社會實踐與教育創新,嘗試共創「前草價值」。經過3年耕耘,由團隊規劃的「前草創創生活節」將於2020年10月24、25日假前鎮河畔熱鬧登場,活動場域主要在前鎮河畔的興仁公園,並延伸至周邊鎮華街138巷市場,還有前鎮國小等據點。(活動詳情)
中山大學社會實踐中
中山大學推動地方創生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以青年為核心
【文/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
自2018年就積極投入地方創生事務的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以「地方創生推動戰略與地方發展」為主題,於9/4(五)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龔明鑫主委進行專題演講。鄭英耀校長與校內多位一級主管與教授到場聆聽,高雄市羅達生副市長與新聞局董建宏局長也到場參與。龔主委這次南下高雄除了政策分享,更聽取了第一線投入地方創生的人員心聲,作為近期施政推動上重要的參考。大家對龔主委專程南下以清楚的政策方向跟一線工作人員直接對話,皆表示極大肯定。(完整閱讀)
走入社區 連結國際,中山團隊發表論文分享地方創生經驗
【文/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
科技部與教育部共同合作,推動成立「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9/10(四)推動小組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以下簡稱HISP計畫)合作舉辦「2020新實踐暨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共有全臺16所大專院校的學者,進行41篇論文發表,分享彼此在各個區域,使用不同方法投入地方創生的經驗心得。本次研討會中,中山大學的HISP計畫與西灣學院的團隊發表了8篇論文,分享投入左營、鹽埕、前鎮三個地區,以及和日本交流的創生經驗。(完整閱讀)
中山大學與聚和國際搭起在地連結,「貼.心」搭建大學與企業社會責任
【文/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因應全球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越來越多企業以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之「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個層面逐步執行,落實CSR企業社會責任。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計畫與聚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結合大學與企業的力量,共同善盡社會責任,由學校端連結在地社區規劃CSR專案活動「貼.心──樂活與童趣的N次貼手作」,由聚和國際提供自家生產的N次貼教材,帶領企業員工同仁實際走入在地社區關懷據點服務。(完整閱讀)
產官學合作惜食扶弱 5225斤惜福柚打造善循環
【文/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
今年中秋,中山大學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成立的社會企業-Farming發名國際與USR「建立農村電商平台生態系-推動農村社區實踐新科技」計畫連結麻豆友善柚農三位農友(汽球彥文旦果園李明彥、王老先生有塊地王振聲、不二果匠陳昆敬)、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以下簡稱高慈總)與阿福食物銀行,辦理「中秋傳愛,惜福好柚」活動,將農友提供的惜福果(格外品)作公益,期望藉由大家100元的愛心支持,讓阿福食物銀行可以再將這些惜福果捐贈給更多弱勢家庭。此次活動共計捐贈惜福柚總斤數為 5,225 斤,幫助了超過1000個弱勢家庭,一起過個好中秋。(完整閱讀)
碼頭・銀座・前草精神 – 伊藤佳代X品創基地:在前草發現台日文化比較研究新地標
【文/西灣學院】
109上學年,中山大學西灣學院的伊藤佳代老師,與深耕前草地區多年的品創基地合作,在九月二十六號帶領「台日文化比較研究」修課學生進入前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參訪行程中,自主擇一景物作為主題,藉由課程設計,與日本學生線上分享參訪成果。課程創新之處,正是在於學生跨文化與跨語言的交流討論,將轉譯前草獨特的地方經驗,帶入與日本學生串連的課程中。(完整閱讀)
魯凱族豐收祭Tangidrakakalane
【文/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
收穫祭為排灣族與魯凱族最重要的祭典之一,舉行時間都在每年的七至八月(各地區舉辦時間有些微差異,台東多為七月,屏東多為八月)。魯凱族通常在採收小米完之後舉行收穫祭。魯凱族稱該祭典為Tangidrakakalane(直譯:甦醒階段,所以是一年的結束暨一年的開始)。所以在這段時間沒有農事,部落舉行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不同類型的祭儀。(完整閱讀)
高雄港市轉型中的海洋元素-達成「知海、懂海與親海」的可能性
【文/東南亞研究中心】
因港而起的高雄,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必須重視海洋與港口所帶來的機遇。從地理戰略觀點,高雄位居東北亞與東南亞之間的航運節點,使其重要性備受重視。日治時期高雄曾是大量蔗糖原料、茶葉、木材及稻米輸日的據點;十大建設之後,高雄的加工出口搭配海運貿易幫助台灣經濟起飛。海洋與船舶產業的搭配是高雄過去數十年來成功發展的重要推力,現在更可以成為順利轉型的重要助力。(完整閱讀)
鹿港囝仔要返鄉-張敬業與他的地方興業
【文/蔡明源(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
「返鄉」如果指的是在外地工作的人們回到家鄉定居,那麼這個詞的背後就多了點現實感。生活的壓力是首先要面對的,但在此之前,總有一個浪漫的理由讓念頭浮現。張敬業曾經跟著藝術舞蹈團到歐洲國家演出,參與的過程中看到了在地居民們為了藝術節活動全體動員的景象。尤其是年紀相近的年輕人回到故鄉後的那種全心投入地方盛典的姿態與心意,於是、「返鄉」這個想法開始如絲縷般環繞在他的心頭。(完整閱讀)
「渡‧左營」計畫 社區劇場重新啟動
【文/楊真宜(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今年初因疫情關係打亂了原本社區劇場計畫的步伐,疫後時期中山大學HISP計畫左營團隊再度公開招募了舊左營軍眷區、舊城區以及跟左營有淵源且樂於分享故事與表演的居民們一同參加9/17在高雄市圖書館左營分館所舉辦的舊左營社區劇場見面會。當天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林宜誠老師帶領著大家一同述說各自與左營的淵源、故事以及對於這場屬於社區的劇場有什麼期待與想像。(完整閱讀)
中山社會責任實踐 還有這麼多
競賽、論文徵件、研討會
- 企業社會責任領航計畫(CSR Captain Program)/中鼎教育基金會
- 2020 永續教學實踐與成果競賽/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本月精選好文
- New Report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College Rankings Based on Social Impact/observatory of EI
- Designing the Future of Liberal Education/INSIDE HIGHER ED
- SDGs的缺角:數位科技為人類和地球服務SDG18/CSROne
- 我在市場做田野:臺中第二市場的觀察筆記/新作坊
如有任何與中山大學社會責任與校園永續相關之訊息、活動、文章想要分享或投稿,都歡迎與我們聯絡。
信箱:engage@mail.nsysu.edu.tw|電話:07-5252-000#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