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文/陳志維(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經理)

 

為不斷變化相貌的城市,保留文化記憶作為茁壯的根基,中山大學科技部HISP計畫舊港區團隊舉辦【鹽埕書/抒憶】系列講座,6/5(三)晚上邀請到求學期間一路在中山大學與周遭區域成長的李至昱博士,分享他如何透過計畫、研究、教學與實踐,認識鹽埕這片深具人文歷史的區域。

 

「感謝曾經參與過這些計畫的同學、老師、業師、以及社區夥伴。」這段彷彿得獎感言的開場,是李至昱堅持要放在講座最開頭的一句話,他認為這是促成接下來要分享的所有經驗過程,以及各項計畫團隊在地方累積成果最重要的因素。「鹽埕就是一個加速區」李至昱這樣形容,當他還是學生時,和多數的同學一樣,離開中山大學就只想加快油門,快速穿越五福路到愛河另一端的市中心,中間的鹽埕區彷彿一個加速帶,沒人在此停留;雖然緊鄰著中山大學西子灣,但學生對於鹽埕認識卻少之又少,這也成為中山大學社會實踐相關計畫首要進入的場域。

(中文) 「我是個很愛玩Game的人,有一次在打Game的時候,被老師看到了…」李至昱原本以為會被老師念一頓,沒想到指導老師也現在西灣學院院長蔡敦浩教授居然問說:「那我們是否可遊戲的方式來帶領學生認識鹽埕?」從各個概念出發,團隊讓學生實地踏查地方,了解在地的文史脈絡,並轉化為可行的遊戲操作,最終要設計出讓體驗者能藉由過程也能實際領略在地文化,甚至與店家進行消費互動的真實遊戲。

 

對於習慣讀書考試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挑戰,李至昱也坦言在帶領的過程中的確碰到很多困難,但透過實際的設計操作,與在地居民接觸認識,以及自我推廣行銷,讓學生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收穫。「有學生拜訪一家西服店說未來要繼續做訪談,隔日老闆馬上買了幾張藤椅等待學生的到來,這樣的態度讓原本不是太用心的學生整個認真起來。」透過這些實際對應,讓學生學習到教室中無法傳授的課程,有的是經驗,有的則是做人處世的態度。

 

「創新創業的概念並不是要學生去創業開公司,學習面對不熟悉的事物,思考如何去創造新的可能。」,這是李至昱與計畫團隊們過去在鹽埕努力的方式,同樣的精神,團隊現在也運用到更缺乏資源的前鎮草衙地區,無論在哪裡,同樣都希望透過學校與社區間的交流連結,同時為學生和民眾開創更多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