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引導大學師生組成團隊,發掘在地需求,透過在地優勢分工合作解決問題,帶動當地企業及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讓大學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及貢獻者。中山大學於第一期計畫(107-108學年度)共有B類萌芽型【城市是一座故事館-大學與博物館的參與式協作】以及C類深耕型【高雄舊港新灣社區的創新創業與創生】兩個計獲得補助。第二期(109-111學年度)則有國際連結類【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B類萌芽型【建立農村電商平台生態系-推動農村社區實踐新科技】、【產學合創・在地共融-建構大學合作式培力推廣服務計畫】以及USRC 深耕型【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連結課程包含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文學院、西灣學院不同專業領域。

  • 中山大學USR團隊從周遭高雄最早發展的鹽埕、旗津、鼓山區域開始,運用舊港區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重新用藝術文化及地方故事帶領人們走入街區;與弱勢團體共同合作,推廣珍惜資源與共享經濟。進入正值產業轉型的前鎮區,連結社區凝聚共識、促進地方參與,與在地學校連結推動在地認同教育,改善教學環境;同時進入東高雄與屏東平原重要的一級農業產區,以科技導入的概念協助農民進行產銷創新,提高農村產業的多元價值。透過USR計畫,中山大學將課堂帶入地方,開創學術與社區連結,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發揮大學承擔社會責任的效益。

  • 隨著第三期(112-113學年度)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開展,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的腳步也從高雄海灣文化,跨入了屏東霧台山林。本期包含以文化、環境、社會為主軸,將影響力擴展至國際的【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建構創新概念「合作式培力推展服務」模式,持續邁向深耕的【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從種子到萌芽,以協助霧台魯凱文化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為目標的【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第四期(114-116學年度)中山大學則延續歷年推動核心,包含港都城市永續轉型、USR與CSR協力社區關懷、原民文化復振,並加入海洋科學學院【啟航-探索與守護的海洋教育旅程】計畫,使社會實踐藍圖進一步推向海洋教育及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