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嘉義縣倚山面海,生態資源豐富,是全台唯一擁有三大國家風景區的縣份。在人文歷史上,亦不乏香煙繚繞的百年寺廟與史蹟,特殊的民俗慶典總為人津津樂道。此外,當地傳統產業更是重要文化資產,如沿海蚵業養殖、朴子刺繡工藝、新港香藝及交趾陶文化、布袋白玉苦瓜等。這些豐盈的地方素材無疑承載著在地人的回憶。

 

然而,嘉義縣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自2017年起開始蟬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縣份(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9.12%);社會遷出率也名列前茅,青壯人口紛紛選擇遠走他鄉,嘉義逐漸成為發展上相對弱勢的城市。

 

面對外移跟老化兩大問題,嘉義縣政府決定以「農工大縣」的轉型為施政方向,陸續規劃分別位於鹿草、民雄及大林的馬稠後產業園區、中科院航太園區及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期待推動企業投資故鄉、導入科技的策略,找回嘉義的生命力。同時,在傳統產業的經營上,縣政府也推出農特產的「嘉義優鮮」品牌,透過嚴格的規範與檢驗,讓消費者能安心買,放心吃。未來嘉義優鮮更規劃與故宮文創合作打造雙品牌,全面提升嘉義縣特產的形象與價值。

 

此外,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更積極籌組「嘉義縣地方創生諮詢媒合中心」,期待整合產、官、學界資源,輔導鄉鎮公所、企業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促進城鄉及區域均衡適性發展。目前轄內已通過一案,即以鄒族部落創造生態共享、低碳宜居的美好家園為願景的阿里山案,並持續推進義竹、大埔等區的創生規劃進度。


(中文) 近年來,阿里山鄉的自然人口開始呈現負成長,鄒族部落面對未來可能的勞動力短缺,鄉公所提出以「友善家園、生態共享、低碳宜居」的總體目標,冀透過【生態保護與觀光發展】、【友善環境耕作及六級產業化】、【建立家族情感與部落永續發展】、【藝術部落-鄒生活文化創新】及【創新育成與青年活力】等五大策略,規劃以建立產業整合服務中心、青創基地、鄒商場及觀光工廠等方案,解決該區在遊憩活動及遊程文化界接點不足、促進農產加值及科技突破,以及改善交通條件等困境。


(中文) 緣於1970年代喜種檳榔的發展趨勢,中埔的山坡地保育區幾乎遍布檳榔園,加上原有的農閒田野及丘陵風貌,使中埔兼具鄉村景觀及淺山休閒之特性,近年公部門也努力在此發展地區農業休閒化。中埔鄉公所於110年11月通過創生計畫,從【厚植生態環境經濟】、【地產地石產地餐桌】及【環境整備資源整合】等三面向,中埔期待營造出主題性的空間環境,並從農村傳統技藝、環境共同發展體驗教育方向著手,結合客家文化為基底推動在地農產與觀光。透過積極整備客家文化館及社區公園,促進地方特色產業永續經營與人才培育。


(中文) 溪口鄉地方創生計畫期待藉由在地產業之整合及創新,建立產業聚集獨特性,創造在地經濟產值。透過推廣藝術教育實踐,補足傳統戲偶產業市場缺口,解決偶戲工藝人才的斷層問題;以提發揚溪口的在地稻米、鵪鶉蛋及竹編品牌,藉此吸引青年在溪口多元的就業機會中,找到合適位置,選擇留鄉溪口,帶動創生發展。

 

地方團隊提出「戲偶我來了」計畫培養孩子對戲劇的熱愛,「來嘉戲口偶聚」促進布袋戲再興,「獅情畫藝」結合竹工藝與獅陣文化提升觀光吸引力,「陽光鵪鶉牧場」提升家禽事業,「有你有我友米友田」推動農業品牌。融合過去與現在的「溪口文化產業」計畫,塑造充滿活力的文創商品,吸引年輕返鄉,為地方帶來美好未來。


(中文) 義竹鄉【義竹鄉地方創生計畫】

(中文) 義竹鄉的飼料玉米占全台之冠,也是桑葚、鱸魚養殖的主要產地,卻面臨一級產業經濟利潤低、二級產業量能不足,三級產業缺乏主題式整合的困境。為促進人口回流,實現「青農青漁-雙青創生」的義竹夢想,地方團隊提出「爆米花計畫」開發多種口味的蘑菇型爆米花,「養殖共好計畫」以生態養殖提高漁產量並促進行銷,而鄉公所則提出「玉米鱸魚故事」來塑造社區產業,以及「綠色廊道建置計畫」為遊客提供深度體驗,旨在創造地方品牌優勢,注入新活力於地方經濟,並減少傳統養殖的化學環境污染,營造友善農村環境。

(中文) 義竹玉米文化季

(中文) 台灣寶蝦生態友善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