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文/張舒婷(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學生),校責中心編修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林宜誠副教授透過「基礎發聲」課程,引導學生自繪本中發想、改編劇本以及進行排練,前往屏東縣霧台國小進行兩場演出,為全校師生們帶來歡樂而美好的回憶。為了以兒童音樂劇為創作主軸,學生尋找合適繪本開始著手,進行故事主旨與結構分析以及劇本改編。經過多次溝通討論與學期期中呈現,擇優選出富有特色的作品,最後以結合音樂與兒童劇的《三隻山羊》,做為前往霧台國小分享交流的展演內容。
(中文) 本次演出的《三隻山羊》原著為美國畫家瑪夏·布朗(Marcia Brown)的作品《三隻山羊嘎啦嘎啦》,內容敘述挪威民間故事中三隻想過橋到對岸吃草的山羊,如何運用智慧與力量,自居住在橋下的大妖怪口中脫身。這次由劇場藝術學系大三同學羅亮惟,大一同學郭拾穗、張舒婷、蔡孟達等共同改編,為了增添故事的豐富度與趣味性,劇本擴寫為三段,除了彰顯山羊們運用不同的妙計逃離大妖怪的魔爪,並在最後感化大妖怪不再吃羊,並與山羊們成為好朋友來增添故事的人文溫度。
組員張舒婷提到:「為了讓演出更為精彩,同學們選擇了三首歌自行改編歌詞並編舞,穿插於劇中。由於四位組員都沒有編創音樂劇舞蹈的經驗,編舞的過程累累受挫,但經過無數練習,從起初唱與跳總是無法兼顧,到後來終於能面不改色表演完整首歌,進步十分顯著。」透過持續排練與師長的指導,學生們摸索出更加適合兒童劇的表演方法;也在劇中增加了許多與台下互動的橋段,希望能帶著孩子們一同進入童話故事的世界。
(中文) 正式演出的當天,同學穿上自行縫製的戲服,來到位於中央山脈,也是屏東縣小學中最高海拔的霧台國小。首先觀賞演出的是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從開場到結束演出始終興奮不已,踴躍參與所有互動環節;他們活力也感染了台上演出的大學生們,在演出互動過程中找到了自信,歡樂的氣氛始終充滿著整間教室。接下來則換中高年級學生觀賞,相較低年級的孩子們反倒較為害羞拘謹,但互動過程中也漸漸打開心房,與大哥哥大姊姊們一同歡笑打鬧,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中文) 經過這場演出,不僅在霧台國小孩子心中留下鮮明回憶,參與演出的中山大學學生也被孩子熱情深深觸動,以及不一樣的演出感受,領會「比起從頭到尾都沒出現錯誤,能感受到來自台下滿滿的回饋,才會是最完美的演出。」此次活動也是未來合作開端,搭配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計畫,中山大學導入更多文化藝術的專業與霧台國小原民基礎教育相互連結,以更多元的方式傳承推廣霧台魯凱原民璀璨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