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碳權中心/公事所提供/轉自中山新聞】「藍碳」所供給的海洋碳匯與「碳中和」的機會,不但具有巨大的開發和應用潛力,更促使世界各國產官學積極展開各項藍碳復育行動。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助理教授游尚儒透過教務處高教深耕「企業永續與地方創生」共學實踐計畫,帶領共學群學生前往日本取經,參訪正在推動淨零與海藻養殖研發的Circular Yokohama、金澤漁港「幸海Hero」等單位,另外,共學群師生也拜訪橫須賀市役所都市戰略課,並與新潟津南町町長與議長進行座談,了解日本地方脫碳計畫,以及如何運用森林復育取得碳權以協助在地農業。師生透過與當地政府、企業的交流,實地瞭解日本公私部門如何協力打造自然碳匯生態系,共同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共學群師生前往位於橫濱市的Circular Yokohama的Harch株式会社進行淨零碳排意見交流,Circular Yokohama代表提到,橫濱市作為被選定的國家脫碳先行地區,已經陸續推動獨特的電力抵消和植樹活動,透過舉辦循環經濟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工作坊、展覽等活動,匯聚跨領域專家、業者與民眾,致力培養淨零減碳、循環再生的永續素養。
「數位永續是我們全力推動的目標」,負責推動B型企業與永續經營的松田小姐指出,Circular Yokohama是獲得國際認證B Corporation™的企業,除了購買J-Credit來抵銷公司用電產生的碳排放外,也鼓勵員工居家辦公,提供在家使用綠電和落實廚餘分類的員工津貼,每年都會主動盤點公司年度碳排,並與長野縣的林業協會合作,根據企業當年度的碳排量與國家頒布的計算方法,換算所需植林數量,以減少企業營運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中文) 為了瞭解日本如何推動藍碳復育,共學群團隊參訪金澤漁港的幸海Hero與橫須賀市役所,實地考察藍碳生態系對於環境的重要性,幸海Hero創辦人、有「昆布王子」之稱的富本龍典表示,氣候變遷、伴隨海水溫度上升造成海洋沙漠化,他觀察到海藻在為當地漁民創造額外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可以延續海洋生態系統、降低海水溫度,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毅然投入海藻養殖產業;另外,橫須賀市役所都市戰略課的田上先生則提及沙漠化嚴重的相模灣,2006至2022年間岩礁性藻場縮減了98.5%。為此,市役所約3年前開始在岩盤上種植人工海草床進行復育。
共學群團隊拜會橫須賀市役所、新潟津南町等官方機構,深入理解如何結合地方政府、企業及漁業合作社共同推動淨零轉型,橫須賀市役所都市戰略課的田上先生說明,市役所積極與民間企業合作,共同支付約聘人力來協助政府推動政策,海草復育工作則是由市役所會訂定執行方向並委由漁業協會、專業公司等外部單位來執行。現場學生也提問如何提升民眾參與的意願及經濟誘因,田上先生提及市役所開發的環保積點APP,民眾可以透過裝設太陽能板、隔熱材料回收等環保行動,獲得獎勵點數兌換商品。同時也協助民間發起橫須賀市地球溫暖化對策的地域協議會,共同探討全球暖化應對策略,並將結論納入政策規劃參考。
(中文) 此外團隊也深入只有8,800人口的新潟津南町進行考察,除了探訪當地地方創生現況,也與桑原悠町長進行關於森林綠碳發展的座談,桑原町長指出,津南町以農業為主,約70%都是私有森林地,除了運用在地豐沛優質的水源、雪地等自然資源來節能減碳,津南町10年前就開始發展森林碳匯,每年平均可吸收約600噸CO2,10年來共販售5,810噸碳權,綠碳所得收入都用來協助在地農業技術的提升,補助農民購買智慧器具。
共學群主持人之一、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營運組長游尚儒認為,從日本經驗可知,藍碳復育可被視為創新的「環境再生型漁業」而非傳統漁業,不但富含經濟價值,也是保育海洋生態系統、因應氣候變遷問題的可能解方之一,日本政府也鼓勵新創企業投入海藻養殖和研究工作。然而,海洋碳匯的復育並不容易,必須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情況下,擇定適當的方式與地點。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瑞坤十分佩服橫須賀市役所作為一個33萬人口的基層地方政府機構,能夠運用有限的資源及人力,針對制定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研擬各項策略與行動,落實在制策執行與日常生活,確實值得學習。游尚儒補充,無論人口與面積大小,看到橫須賀與津南町全力投入淨零減碳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在以農業為主、森林滿佈的津南町,並不以偏鄉人力不足為藉口,而是憑藉自身條件發展智慧農業、碳權交易,成績卓著,實在令人振奮,未來希望可以有更多跨國交流與合作!
本次的見學交流行程豐富而緊湊,透過自主學習與實地參訪的模式,師生實地走訪各個重要場域,深入了解日本在藍碳復育和減碳政策上的實踐,藉由官方拜會行程,也能從中學習到國際交流的經驗與禮節,擴展國際視野,豐富相關知識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