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 一、社會實踐

    海洋教研守望

    透過海洋教育與推廣、生態監控與維護、水下環境及考古等面向進行海洋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透過產業合作,發展養殖技術與自力造舟等產學合作機制,進行產業升級與技術推廣。

     

    社會議題關懷

    以「弱勢教育」、「環境永續」、「銀青共創」三個方向,與在地學校和社區團體共同合作,導入多元學習及知識創新;成立專責研究中心,連結產學提出協力改善方案。導入藝術文化,再現地方價值活力。

     

    南方文化創造

    以「高雄學」之概念作為核心,整合社會、文化、教育、管理跨領域專業,以教育建立在地自我認同,透過行管的專業,進行文化轉譯及推廣,建立產學合作機制將無形文化轉化為特殊有形價值。

     

    產業經濟推動

    協助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規劃、推動西灣產學俱樂部、人工智慧產學聯盟、深耕校園創新創業;將資訊科技導入農村傳產與藝文創產。

     

    地方治理協力

    延續並擴大「山海共榮-公共事務在地實踐」之概念,連結市府、公所、大學三方協力,透過諮詢會議、工作坊等形式凝聚地方共識,協助學生進入社區駐點,深入了解地方發展,針對地方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 二、教學研究

    創新教學體系與跨領域整合

    因應社會需求,打破傳統分科教育框架,推展跨領域專業知識教育,同時透過共學群機制,建立15個不同議題導向的跨領域學程,並將原通識教育中心升級為西灣學院,建立提供全校選修的各類型跨領域學程。

     

    社會實踐參考書目資料庫與文獻典藏

    盤整國內外社會實踐相關期刊,建立期刊目錄及參考書目,並邀請相關期刊編輯來校分享投稿之撰寫要點、相關注意事項及投稿議題趨勢等,協助推動本校社會實踐相關研究成果的發表。

     

    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及演講對談

    定期舉辦年度社會實踐國際研討會,以邀稿的方式廣徵稿件,並與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相關期刊洽談合作出版特刊。透過國際研討會的舉辦與參與,讓社區實踐的行動與經驗,與國際進行更多元的互動。

     

    學術系統之轉譯與重構

    奠基於社會實踐之場域投入及實際操作之精神,發展參與式行動研究模式,透過校內相關計劃團隊的社區參與行動與調查,將大學中的專業知識轉譯帶入社區。同時透過場域回饋資料進行大學知識系統之重構,以讓學術知識更符合社會實踐之所用

  • 三、行政整合

    校內跨學院所系專業整合

    將由校務層級建立整合體系,透過常態性的正式整合會議與非正式的交流活動,匯集有意投入於社會責任實踐師資群,讓各領域老師可相互交流,分享自身專業與執行心得,並連結資訊與外部需求,強化中山大會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綜效。

     

    優化社會實踐獎勵機制

    以實際的獎勵機制鼓勵校內教師、研究與工作人員以及學生進行社會責任實踐的課程與相關活動。

     

    成立校級中心統籌社會責任之實踐與發展事務

    成立跨院一級「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由鄭英耀校長擔任中心主任,分社會實踐、研究發展、行政企劃三組處理各項業務,增設諮詢委員會及聘任社會實踐研究員,主責本校各項社會實踐型計畫之推動與整合,擴大社會參與之實踐工作和學術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