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山新聞/公共事務組編修】
暑假不只宅在家,大學生協助長者科技防疫!中山大學暑期開設「自主性計畫服務學習」課程,修課學生在各自家中、鄰里社區服務實作,協助長者學習運用科技工具,讓長者對防疫訊息、線上掛號、假消息查證、網路購物等數位資源都能快速上手,促進社區整合與提升長者的智慧健康生活,以達有效數位防疫。
「自主性計畫服務學習」授課教師、中山大學博雅教育中心教授唐文慧說明,課程讓擅長數位科技能力的大學生,在暑期回到家中及社區時,協助長者使用數位工具。在服務實作前,也透過具相關經驗者的分享、師生每週線上討論,讓學生具備知能。透過課程,除了彌補世代資訊落差,學生也能學習到與長者溝通的能力與技巧,並進一步理解長者的需求。她認為,服學課程連結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在疫情嚴峻的時刻,發揮個人的資訊技能,能呈現具體的貢獻力量。
有學生教長者用Line查證假消息,有人幫助阿公用平板切換頻道看新聞,也有人介紹鄰居叔叔運動休閒軟體,可以與家人一起運動。服務實作中,學生剛開始與長輩互動時,往往會因為台語不流利,以及不了解而產生溝通上的困難。師生討論釐清,服務的開端應該是要「先溝通」,以清楚明白長輩的需求。當與長輩自然互動後,了解長輩的人生故事,得以理解對方,也能體會並共感在疫情下的生活困境,以及使用數位科技的困難。建立良好的關係及互動後,便能發現需求、找到服務的切入點。師生反思,需聆聽需求、換位思考,才能因材施教,進而有效服務。
修課學生、中山大學財管系大二的洪儷芸提到,自己的爺爺常出門釣魚,因此掌握即時天氣狀況十分重要,她便教爺爺如何查詢未來天氣。洪儷芸發現,長輩們並不是對數位工具不感興趣,而是怕自己學不會,或是一直詢問時會給孩子帶來困擾,但其實仍抱有好奇心,只是由於生長在沒有科技產品的年代、較晚接觸手機而產生數位落差,她也透過此次課程互動,更加珍惜與長輩相處的時間。
除了家中鄰里,也有修課學生到惜食廚房擔任備餐志工、探望並為華山基金會照顧的老貧病獨居長者送餐。中山政經系二年級的賀芊芊反省自己剛開始教長輩時會不經意地表現出不耐煩,經過不斷調整心態、服務內容與模式,才得以成長。她嘗試以長者的角度,去面對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去理解他們的想法,並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此次最大的收穫便是「與人做有效的溝通」及「同理心」,讓她有不同的人生體驗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