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舊港團隊

 

時間啊不過是水 無需惋惜
——夏夏,〈鹽埕區即景〉

 

鹽埕,這一高雄昔日的華鬧之町,因著各種政經因素而沒落;千禧年後舊港區的文化經濟轉型看似活絡了地方,但仍無法掩蓋物換星移後的「過渡社區」樣貌:人口外流、老齡化、社區意識不足、族群隔閡…。若缺乏與在地形成深刻連結,再多資源的投入,最終換來的仍是地方的犧牲。不過,故事還在發展,就如詩人夏夏所描述,鹽埕並不守舊,昔為舶來品商貿要地的它樂於求新求變,既不畏懼、也不惋惜時間引致的過渡,而每個階段都是一次「再社區」(Re: Place)的創新時刻。

科技部HISP計畫舊港團隊在鹽埕區耕耘近二年有餘,以公共參與為核心,設計思考為方法,來探討、開展鹽埕過渡社區中諸種議題。過往在地景變遷、科技生活、老人照護、東南亞文化等議題之中皆有著墨。在計畫尾端,將以「再社區」為主題,邀請社區夥伴:鹽埕研究社、貓手日文二手藝術書店、新浜碼頭藝術學會,以及外部協力單位:台北的舒喜巷、新樂園藝術空間等藝文團體,並與兩組培力團隊「鹽埕飯包」和「畫說鹽埕麵」共同協力策展,以「過渡」、「聚合」、「創生」三個面向,來探討地方性、公共參與和社群培力之間的滾動關係。

 

「再社區」關注人們如何在相遇之中,發展出立體化的連結網絡,藉此驅動起關係的修補、地方的修復以及文化的融合。社區策展扮演著重新量繪地方且整合文化資源的角色,使得文資保存、社會議題以及生活願景等內容得以在創意的整合下突破盲點並形成嶄新特色。議題或許生硬了些,它有待春際鹽埕的漫步時光、自製的創意飯包以及秘密麵食來浸潤軟化。

 

▌[再社區—過渡.聚合.創生] 開幕導覽暨座談

◇ 開幕導覽

時間:4月10日(六)14:00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F)

◇ 座談

時間:4月10日(六)15:30

地點:廢墟bar 3樓(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05號)

*以上開幕活動免費參加

活動詳情

▌[鹽埕飯包] 海港都市野餐趣

「呷飽沒?」自古民以食為天,簡單一句招呼串連生活也是對家的記憶。擷取自鹽埕行政區地圖的三角形意象,即《鹽埕飯包》的視覺靈感。散策地圖集結各種在地食材如烏魚子、枸杞、炸菜肉丸等鹽埕家味,我們邀請大家帶著《鹽埕飯包》散策地圖,親自走入鹽埕的大街小巷,選擇自己喜歡的飯糰食材,再走到活動的終點站 - 廢墟Bar,包出自己獨特的「鹽埕家味」飯糰。藉由踏巡《鹽埕飯包》推薦的食材商家,認識鹽埕家味的生活脈絡,並展開與鹽埕這片土地的味蕾對話。同時,位於廢墟Bar三樓的「 鹽埕家味 」攝影展自4月10日起至5月9日止,歡迎一起來與我們想像鹽埕的未來。

 

◇ 包山包海包日常 在地食材的散策地圖

時間:4月11日(日)14:00

地點:廢墟Bar、鹽埕綠廊

人數:15人為限(部分食材購買費可由參與者自行決定是否購買)

活動詳情

◇ 鹽埕家味攝影展 *需購票入場

時間:4月10日至5月9日

地點:廢墟Bar三樓


▌[東南亞書/憶] 散步與手讀工作坊

東南亞的人文元素一直嵌在鹽埕舊港區的風景中,在地方發展史佔有一席角色。我們在鹽埕放了一個東南亞書櫃,希望文化交流能以各種形式在此發生。櫃子一半是書,而剩下的空置,就透過人與人/與社區的交流,藉由共同創作活動,一同以實際體驗與記憶填滿吧。

本次工作坊為半日共同創作計畫,歡迎對鹽埕或者東南亞文化感興趣的民眾,與鹽埕研究社一起在午後的港邊散步,聽故事、實地踏查、用雙眼採集鹽埕發展記憶中的東南亞元素。並與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家馬尼尼為一起發揮創意,將所見所感轉譯成膠版畫,組成一本手作書,手作書未來將於貓手書店展出,持續與閱讀者發生更多的交流與互動。

 

時間:4月24日(六)13:00-17:00

地點:貓手日文二手藝術書店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8號2 樓)

人數:10人為限

報名詳情(請關注鹽埕書/抒憶FB粉專)


《畫說鹽埕麵》為記錄在地居民對麵店的各種記憶,透過文字、繪畫的方式,將每個人心中在麵店的故事傳遞出來。投件作品自4月10日起至5月9日止,於SKB文明鋼筆鹽埕門市展出。

▌[畫說鹽埕麵]

麵的製作從麵團至麵條,醬汁調配、小菜的蒸滷、店面經營風格等,一碗麵的誕生,像是電影分鏡,好比不同的人生課題,皆是哲學。身為高雄最早的市中心—「鹽埕」,麵店更是百家爭鳴。

為記錄在地居民對麵店的各種記憶,《畫說鹽埕麵》透過公眾徵件繪畫,以繪畫與文字記錄每個人的吃麵經驗,在日常與出奇間,延續瞬間的感動。同時也針對鹽埕地區老、中、青不同世代的麵店採訪轉譯為文本與影像輸出,並且錄製英文教學的Podcast節目作為網路宣傳。《畫說鹽埕麵》是一場集體的意識藝術創作,從吃麵儀式作為藝術轉換,不只是地方的麵食文化號召,更是邀請大家透過五感來體驗鹽埕麵食的文化。

 

時間:4月10日至5月9日

地點:SKB文明鋼筆鹽埕店(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55號)

活動詳情

*免費參觀

[畫說鹽埕麵] 鄭家切仔麵訪談

《畫說鹽埕麵》採訪拍攝鹽埕地區不同世代的麵店,還特別企劃英文Podcast節目《帶外國人去吃麵》。

▌閉幕活動─
[畫說鹽埕麵] 遊港行—海上的保七麵

一起來透過麵食,探索美麗的高雄港吧!除了滿足視覺的震撼外,也體驗只有海巡、漁夫船上才吃得到的「保七麵」,在船上現煮現吃才是高雄人的海派!邀請大家來聽高雄港與鹽埕麵食故事,一邊吃保七麵,同時欣賞高雄港美景。

時間:5月9日(日)16:30

地點:高雄市鼓山區哨船街66號

人數:30人為限,額滿為止(此為收費活動,每人400元)

活動詳情

 

4/10,歡迎與我們一起『再/在』社區!

 

展覽期間

2021/4/10 ~ 2021/5/9

 

展覽場地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F 15:00-21:00 (週一、週二公休)
貓手日文二手藝術書店 –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8號2 樓 12:00-19:00 (週二公休)
SKB文明鋼筆 – 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55號 10:30-19:00 (週一公休)
廢墟bar *需購票入場 – 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05號 11:00-21:00 (週一公休)

 

培力團隊簡介
[鹽埕飯包]

策展團隊:方雅俐 、辛亜純 、吳霽芳 、席震國 、陳緯庠 、陳婉瑜
在一個陽光煦煦的下午,一群不同專業領域的可愛人們,因著對高雄、對鹽埕的熱愛,而兜在一塊,組成《鹽埕飯包》策展團隊,希望用行動與影像紀錄,一起踏尋鹽埕、譜出家味的故事。

[畫說鹽埕麵]

策展團隊:洪旻宏、朱亭昀、陳寶珠、吳銘豪、林芳歆、鍾信儀、詹謹萍、星埕漫遊
由一群喜愛鹽埕的創作者們共同組成的團隊,透過文字、影像、聲音、互動、繪畫等,把鹽埕動人的故事紀錄變成種子,散播出去,並且開花結果。

 

▌參展藝術家簡介
張致中

1986年生於高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碩士,現創作與生活於台灣高雄。張致中曾於台灣、韓國、尼泊爾、挪威、芬蘭等地駐村,作品獲高雄獎首獎(2019),其創作關注於船舶、島嶼、海洋與港埠等快速變遷的環境,透過文本性與空間性的踏查、採集、交織與重構過程,探索人、文明與自然間相互形塑的普世經驗,以及隱含其中的張力及灰色地帶。

李珮瑜

1993年生於高雄,現就讀高雄師範大學 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山本聖子

1981年出生於京都,2006年自大阪藝術大學研究所。現主要在日本大阪創作。 山本聖子的家鄉在1970年,因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而發展起來,然而,她常覺得和這個城鎮與其現代化生活有所違和。她對家鄉的感覺,也成了系列創作的靈感。 近幾年,他墨西哥、荷蘭、台灣駐村,發展創作、參與藝術祭。他今年將參與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VOCA-the Vi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計畫指導:王俊傑、張錦忠、宋世祥
策展統籌:邱俊達
計畫助理:曾意琇、陳加鑫、謝沛瑩
社區策展培力講師:黃飛霖、張雅萍、洪榆橙

動態影像:威震科技企業社
視覺設計:伍泓銘


指導單位: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科技部HISP計畫、 鹽埕書/抒憶
協辦單位:新浜碼頭藝術空間、貓手日文二手藝術書店、廢墟Bar
贊助單位:SKB文明鋼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媒體協力:跟著尼力吃喝玩樂&親子生活、Fly with Lily 學英語環遊世界、濱線熊
特別感謝:陳媽媽古早麵、50年杏仁茶、正味珍烏魚子行、阿雪炸牛蒡、阿囉哈滷味、東發商行、信惠虹蔘藥、梁蘇蘇·手作食、第一公有市場無名雞蛋店、社團法人高雄市佛臨濟助會、舒喜巷、新樂園藝術空間、鹽埕研究社、鹽夏不夜埕、哨船頭里社區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