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轉自中山新聞】
劇藝系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攜手空表演實驗場於高雄文學館舉辦《我是一個正常人》二部曲:階段性創作呈現與講座,放映相關工作坊紀錄影片,並邀請空表演實驗場《我是一個正常人二部曲:我們一起撿到槍》障礙者演員帶來創作戲劇的片段演出,現場共創藝術家們也與觀眾分享創作理念。
(中文)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何怡璉開設「劇場製作與策劃」課程,讓學生參與藝文生產和文化平權計劃,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生、高醫和台南大學等跨校研究生直接與劇團合作,親身參與共融藝術執行,在課堂上和障礙者演員一起上工作坊、參與排練、觀察活動,更透過校內微學分機制的支持,認識澳洲的障礙者表演團隊作品、與臺灣資深障礙者劇場藝術家鄭志忠對話,充實學生的實戰經驗,了解藝術的社會實踐。
去年透過科技部計畫的支持,規劃身體訓練、實驗人聲、即興舞蹈、行為藝術、戲劇治療等各種工作坊,招募到謝筱君、邵麗萍、陳冠華、陳怡然、應萬年、黃郁清等6位對表演藝術有高度興趣的障礙者夥伴,延續自107年開啟的身體與社會實驗演出計畫,持續深耕與在地青年藝術工作者串連,今年則匯聚空表演實驗場藝術總監陳宜君、中途視障劇場藝術家許家峰、「聽說」空間創辦人之一的張惠笙,進行為期三個多月創作排練,共同陪伴障礙者一起排練創作,突破自己習慣的生活圈,打開未曾嘗試過的、使用身體的方式,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可能性,然後將各種主題練習與反思以戲劇表演的方式轉化成詩意般的演出。
(中文) 6位演員障別各異,劇團在疫情期間為了能夠持續維持排練和創作,又要能找到符合障礙人士使用的友善排練空間,團隊費盡心思四處詢問申請未果,幾乎快要放棄之際,幸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即時提供舒適且友善的排練場,讓團隊可以安心創作。這些點滴過程的分享與交流,更讓學生理解,如何結合劇場實務與教育學習,展開文化平權知識與未來工作領域選擇的一條路徑。
導演何怡璉表示,「透過這個創作過程,讓演員再次思考我們在社會上跟每個人之間的關係,透過展演讓每一個不一樣的身體被看見,而不是讓身障者被看見」。創作者之一的許家峰呼應,一般談到障礙就想到社福,談藝術又是另一個機構,好像這兩件事情必須被劃分開來,「我身為一個障礙者,但我也需要藝術,這是重疊的,需要被支持的」。許家峰提到,現場有聽障、身障、心智障礙者,大家可以開始思索藝術的本質是什麼?障礙者的主體透過表演可以看見什麼?
剛從中山大學社會系畢業的陳怡然分享,在戲劇排練創作中,她發現「我是自由的」,並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找到身體的各種可能性。空表演實驗場2019年首演作品《我是一個正常人首部曲:與腦麻共存的堅持與失落》演員、今年再度參與二部曲創作演出的謝筱君,過去因腦性麻痺嚴重影響說話,經過兩年來的口語和創作訓練,不但口條清晰許多,也能協助其他腦麻夥伴「重述」他們的話語,在排練場也是非常主動積極的助手,她說,從小到大,家人都把自己當成一般人照顧,所以家人對她的要求是成為一般人的要求,「但我在這個團體裡找到的是對愛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