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作為高屏地區地方發展的發動機,近年國立中山大學積極發掘在地需求、陪伴地方解決問題,成為地方發展的第一線參與者和貢獻者。本(12)月中山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下稱共事館計畫)攜手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下稱南輔中心),邀請日本地域振興指標人物木下齊和岡崎正信於高雄大港倉庫群交流地方創生觀點,並在今年與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簽訂合作意願書,雙方預計於明年展開更多元的臺日培力共創合作。
此次交流由國立中山大學USR共事館計畫協同主持人西灣學院吳亦昕助理教授、西灣學院伊藤佳代助理教授牽線促成。於今年八月簽訂合作意願書後,共事館計畫團隊邀請木下齊與日本青年一行人走訪大港倉庫群,並針對高雄大港創生的挑戰,與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高雄土開公司)沈妙姿董事長、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和南輔中心交換想法。以下為本次交流重點摘錄:
(中文)
以「回本」為前提思考的地方創生
木下齊目前是日本AIA(Area Innovation Alliance,譯:區域創新聯盟)代表理事,本身擁有社區營造、地方活化及青年培力等經驗超過25年,曾擔任地方政府的專業顧問,也是日本「都市經營專業學校」創辦人。他提及自己從高中就對街區很有興趣,常趁寒暑假參與日本各大學的地方計畫。不過真正令他投入地方工作,是日本90年代末步入經濟衰退,政府挹注地方的資金萎縮,加上許多美國大型商場進入日本,使不少二、三級城市的傳統商店街快速衰退,民間開始意識必須展開行動。而木下齊從過去經驗提出,不動產活化能夠提升區域價值,既可吸引地方合作,地方政府也能增加稅收,是讓大家動起來最快的方法(註)。他同時補充,日本社會普遍有政府「不需要賺錢」的想法,但假使區域價值能夠提升,稅收也會相對增加,地方政府就有機會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因此更該思考官民合作來協助地方。
不過活化地方不動產時,木下齊提醒大家千萬別忽略一個重點:計算回本。他強調自己在說服地方參與時,一定事先推估合作案的獲利,「先假設3年、5年後可回本的金額,再反推今年在上面可以投資多少錢、不該超過多少錢。」這種他稱之為回推型的手法,能讓地方了解投資成本和獲利的可能性;尤其牽涉到不動產活化,地方業者是重要利害關係人,這樣的溝通更顯重要。此外木下齊表示做地方再造時,自己基本上不會找知名連鎖業者合作,讓利潤留在地方。
(中文) 註:關於不動產活化的觀點,木下齊認為與其由官方推動,不如讓業者聯手來主導地方振興,既能增加鄉鎮價值,亦可增加業者對地方的公共意識與連結。更完整的討論可參考木下齊著作《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
(中文)
與其創造工作機會,應先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相較長期在業界擔任傳道師的木下齊先生,岡崎正信先生目前為岡崎建設公司專務、岩手縣紫波町「OGAL」計畫核心人物,過去當過7年公務員,專責都市再造。父親過世後他回到家鄉紫波町,受地方政府委託開發一塊閒置土地,因而轉以私部門角色投入地方創生。他也曾到美國學習,發現西方同樣也以官民合作不動產活化為重點。
岡崎正信觀察到,過去大家認為工作機會是吸引移居的首要條件,但這樣的想法已經漸漸轉變,現代人更重視「好的生活環境」。那麼怎麼創造好的生活環境?岡崎先生認為關鍵在增加「不以消費為目的的訪客」。他以自己在紫波町改造的地方圖書館為例,裡面兼有健身設施、托兒中心、農產直銷店,也會辦理季節性活動,空間利用方式相當多元,不管多人或一人來訪都很適合。而一旦造訪人數增加,地方就會變得熱鬧,人們自然會想在此活動或住下來。
(中文)
大港青年的創生挑戰
接著由地方青年、中山USR計畫協同主持人李怡志和中山HISP計畫專案經理林心乙,分享兩人在旗津和前鎮草衙參與創生所面臨的挑戰和成果。李怡志提到旗津因為幾乎是國有地,難以吸引年輕人留下。近年他和團隊結合大學USR和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的資源,以及地方居民力量,重新整理社區環境;同時將廢棄空間改造成青創基地,讓返鄉青年在地方站穩腳步。林心乙說明前鎮第二公有市場因為鄰近加工出口區,常受各種開發計畫影響,導致客群流失嚴重。近年她和團隊透過店鋪空間改造和辦理地方生活節,積極協助社區度過開發衝擊。
(中文) 南輔中心專案經理陳盈伶和郭映庭則綜整輔導地方過程中觀察到的創生課題,包括:公所屬於基層行政單位,過去沒有行銷企劃專才,對地方發展較難有想像和規劃能力;民間團隊儘管有共好意識,但缺乏串聯管道,因此長期處於單打獨鬥;而企業則是想投資地方,卻不知如何跟地方連結。針對這些問題,南輔中心這幾年努力深入地方輔導,也辦理各種主題工作坊、交流見學、企業媒合會等活動,接下來將以企業和商業通路媒合為重心,擴大地方創生影響力。
(中文)
發揚地方特色產業,莫將補助視為理所當然
交流會上地方駐點人員提問,常有民間團隊修復廢棄空間並進駐後發現沒有人流,該如何將人帶進偏鄉?木下齊先生的回應是,大家應該優先關注「產業」而非「人流」。「先拿掉『把人無限帶進鄉鎮』這個想法,因為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一個鄉鎮的人口可以因為工業興衰而暴起暴落」,他認為如果好好發展在地特色產業(尤其是跟風土高度相關的農業),善用行銷設計創造它的價值,持續100、200年都不是問題,因此建議地方團隊應該思考如何尋求資源,將在地特色產業發揚光大。
另外有青年想知道,不動產活化動不動就需要鉅額資金,一般小公司怎麼尋求到資金來源?岡崎先生表示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貸款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先執行小案子累積信用,確定能以商業模式持續下去再慢慢追加。基本上岩手縣大的建設案是銀行投資三成、國家三成,不足的部分由他去借貸或自籌。他同時回應木下齊所說,地方創生要有「回本」概念,縱使有國家補助,也不該只是想著拿到錢就好,要想辦法以各種方式來償還。例如針對地方政府,就以賺來的錢付稅金,作為回饋地方最好的方法。
交流會前木下齊和岡崎正信在高雄土開公司沈妙姿董事長的陪同下參觀鹽埕港區倉庫群,了解高雄在舊港區投入活化的現況。沈董事長會上也提到,高雄土開公司雖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資的國營公司,卻有相當高的營運獨立性,這幾年產生不少創意成果,讓許多地方青年在這個平台得以發揮。
(中文) 木下齊先生最後談到由於日本高齡化和都市化已是不可逆的事實,加上公部門思考的僵化,因此這幾年地方創生被認定失敗。他衷心期盼臺灣可以用行動重新定義它,成為東亞的成功先例,使各國有機會向臺灣學習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