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轉自中山新聞/社企中心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何謂影響力投資?與現今最新流行的RetroPGF有何異同之處?中山大學財管系副教授兼任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義接受「區塊勢」邀訪,分享「RetroPGF」以及「社會影響力債券」相關重要議題,探討不同的創新領域,交互產生的多元發展。
鄭義舉例,提及林書豪時,國內媒體多半報導其籃球場上佳績,但其實他多年來也默默地投身影響力投資。鄭義說明,RetroPGF全名是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事後追認成效的公共財募資),該設計讓Web3(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網路)領域的公共財投資有機會獲得財務報酬,其「Pay For Success 」的精神,類似於影響力投資常見工具中的社會影響力債券。
(中文) 此外,根據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統計,2021年與社會議題相關的債券全球總發行量已達477檔,募集資金約2,250億美金,同比增長約39%,成長勢態持續發燙發熱,提供創新動能。
鄭義提到,社會影響力投資或債券主要是運用投資的概念解決社會或環境議題,例如:解決鰥寡孤獨廢疾者生活不便,資源不平等問題,並達到持續性及規模化的效果。是一種為成功付費模式,透過公私部門合作,將政府部門、服務提供者和各種投資者、資助者連結起來,針對某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投資者提供初期的資金,而政府在成果達標時,逐步支付本金與利息。世界首次發行的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 SIBs)便是由2010年英國所推出,利⽤SIB成功降低短刑期罪犯的再犯率。因此SIB具有三大精神:首先為定義「成功」,按績效付費(Pay for Success, PFS);其次為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第三為多方利害關係人合作(Multi-Stakeholders Partnership, MSP)。
鄭義除說明什麼是社會影響力債券及社會影響力投資,也提及AI 倫理問題同樣適用這套方法。此外,也闡述為何引入資本市場解決公共議題,以及社會影響力投資的執行細節,最後也探討社會影響力投資在實務上面臨的難題,以及尚未被廣泛使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