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轉自中山新聞/生科系提供】
你看過全世界唯一在12月開花的台灣魔芋嗎?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生科系團隊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內主要步道,進行步道周邊植物生物氣候調查,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邀請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同仁及解說志工,於節目「生活報報」分享植物開花物候計畫及成果「花現壽山」摺頁,帶領民眾深入了解物候調查研究甘苦。
(中文)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具有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其中許多植物深具觀賞價值,為了讓入園遊客能了解壽山的植物生態,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遂有此一計畫。除了中山大學生科系團隊,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解說志工每月2次、出動24人次進行計畫監測,記錄了包括壽山常見的恆春厚殼樹、山豬枷,以及每年梅雨季才會出現的台灣魔芋及密毛魔芋等387種植物,團隊便曾經發現原本應該在4到5月開花的台灣魔芋,竟然在12月就開花,是十分難得的紀錄,可說是全世界唯一在冬天開花的台灣魔芋。
張楊家豪說明,自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研究團隊在半屏山、大小龜山、壽山、旗後山4條步道沿線共記錄到91科、295屬、387種植物,其中220種為台灣原生植物,並完成了55週共70次植物物候調查,記錄到320種植物,共3952筆開花、結果物候資料。
(中文) 他進一步說明,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的多數植物於3至7月間開花、10月到隔年1月間結果,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開花、結果時間有顯著不同,如喬木、灌木以及木質藤本的平均開花日期多在3至7月間,而草質藤本則在9至12月間開花。多數植物開花、結果時間十分集中,花、果期多在兩、三個月內,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但也有部分植物如恆春厚殼樹全年都會開花、結果,類似於其他熱帶森林之物候表現。研究發現植物的親緣關係也會影響植物開花、結果時間,同一屬或同一科的植物會在相近的時間點開花、結果,且此一現象在原生植物較為明顯。
管理處與研究團隊挑選出20種兼具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生態特色、美觀且易於觀察的臺灣原生植物,結合植物特徵介紹與物候調查成果,製作成「花現壽山」摺頁。摺頁正面包含植物物候調查簡介、植物辨識特徵與其開花、結果物候,並搭配植物手繪圖表明相關特徵;背面包含4個步道地圖與易觀察植株之點位、具有觀賞價值的時間資訊。希望透過這份解說素材豐富的內容,使民眾知悉園區內特色植物的辨識特徵、分布地點和它們的開花、結果物候。
過往頻繁的人為活動為壽山地區帶來了許多外來植物,改變了此地原有的植物社會組成。有研究指出,相較於原生植物,外來植物的物候表現對於氣候變遷的反應更加明顯與快速,這種適應力也被認為是某些外來植物能成為入侵植物的重要因素。張楊家豪認為,透過結合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學術單位的資源與技術,搭配近年來持續進展中的公民科學,像是定期舉辦「iNaturalist(愛自然)」APP教學工作坊與生物速查活動,持續進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之生物多樣性與物候監測,將可幫助掌握本地原生與外來動植物的互動,了解氣候變遷與環境變化對於壽山自然生態的影響。
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生活報報」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植物開花物候計畫成果與「花現壽山」摺頁分享
「花現壽山」步道植物花期解說摺頁第一頁、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