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文/黃瑗瑗(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專員)  照片/李啟良 提供

 

類別:工商類
系級: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EMBA第10屆
現職:禾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李啟良目前是3間藥品及醫療儀器代理公司董事長,創業以來憑著產品競爭力、創新多元經營及一流服務,成為全臺各大醫院的合作對象。1990年他在奇美醫院委託下協助成立「體外震波碎石中心」,開創臺灣精密醫療儀器BOT案先河。迄今共成立42個碎石中心、1個放射腫瘤治療中心及1個呼吸治療中心,帶動臺灣相關疾病之醫療品質提升。工作之餘不忘社會回饋,長期關注偏鄉地區醫療發展,並為母校中山提供清寒獎助學金,亦贊助支持國內醫學研究發展,對於推動臺灣醫療進步不遺餘力。

(中文) 「初生之犢不畏虎」可說是李啟良創業的最佳寫照。從小家中經營鞋廠的他,對於做生意一點也不陌生,退伍後他沒有選擇承接家業,而是希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於是在做藥師的姊姊介紹下,進入臺南最大的藥品中盤商當業務,一面學習藥品專業知識,一面了解醫療市場趨勢。懷著創業熱情,25歲時他自立門戶成立一家藥品公司,憑著過人的商業腦袋、專業一流的服務,不到一年就成為臺南奇美醫院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為了擴大服務,李啟良後來又在醫院旁開設一家實體藥局,在80年代一天營業額可達6萬多元,奠定他在醫療領域的事業基礎。

(中文) 儘管藥品經銷事業蒸蒸日上,李啟良並沒有停下創業腳步。1990年他遇上事業轉捩點:奇美醫院計畫引進體外震波碎石機等多款精密醫療儀器,希望由他協助奇美醫院對外募資成立體外震波碎石中心。李啟良雖然沒有接觸過醫療儀器,但秉持利人利己的想法,希望為家鄉醫療盡一份心力,於是接下委託並成立公司協助營運。經過10個月的努力,他的公司成功自德國西門子引進最新的體外震波碎石機,成為全臺第一個精密醫療儀器的BOT案。

 

這項BOT對於臺灣醫療制度發展,還有另一層重大意義:李啟良和院方在合作之初即商議,要建立互惠的院外轉介平臺,讓其他醫院及醫師可以將患者轉介到碎石中心進行治療,使更多患者都能受益於這臺頂尖設備。同時他們將手術從住院改為門診,藉此縮短醫療流程、降低病患害怕心理。透過這些創新的經營模式,原本設定的目標是每月治療60位患者,但開業第一個月就收治超過300人,成功打響奇美醫院體外震波碎石中心的名號,並促進南部地區醫療資源的整合優化。其他廠商也因為看見市場契機,願意協助奇美醫院引進其他貴重儀器,造福更多南部地區的醫院及患者。

 

自此之後,李啟良開啟代理國外精密醫療儀器的事業,包含公私立醫院、縣市立醫院、軍方醫院等醫療機構都主動邀約他的團隊合作建立治療中心;拓展事業版圖的同時,他也不斷思考產品創新並優化經營模式,一方面提升醫療安全品質,另一方面則創造治療儀器的永續價值,使其在未來更普及、價格更親民。 迄今李啟良的公司已成立42個碎石中心、1個放射腫瘤治療中心及1個呼吸治療中心,參與協助的醫療合作案超過千個,深獲醫院、專業醫師和病人的信任。

(中文) 儘管事業成績斐然,李啟良仍持續吸收新知,經常當空中飛人到世界各地參加醫療展會,接觸最先進的醫療儀器和技術。除此之外,他在2007年重拾書本進入中山大學EMBA就讀,學習結合企業經營理論與實務,以使自己能在日新月異的醫療產業中保持競爭力。他提到,在中山的時光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日子,包括葉匡時教授、陳世哲教授、張玉山教授、蔡敦浩教授、方至民教授、郭峰淵教授、劉德明教授、許守德教授、葉淑娟教授、洪千筑經理,都在求學期間為他帶來不少啟發,令他感受中山人一家人的活力與溫馨。「這些老師無私的分享,讓我學到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也使我對公司未來的業務規劃有更清晰的視野。」李啟良滿心感激地說。

 

精進本業之外,李啟良也相當支持國內醫學研究發展,包括參與醫療儀器的專利研發,或支持各大醫療機構、協會、基金會的研究計畫,也不時協助舉辦國內外研討會、出版醫學著作等,資助金額逾千萬元。「醫療的進步不能只依賴高科技設備,也需要在基礎研究上不斷探索與創新。」李啟良從踏入藥品業到因緣際會轉為儀器代理商,一路上深刻體會到醫療進步對社會的重要性,故盡可能提供各項資源,期望提升國內醫學研究水準,並為醫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能助人、救人,是這份事業格外有意義的地方。」投入醫療產業至今快40年,一路有高有低,但透過醫病網路獲得的正向回饋,讓李啟良更加認定自己的使命是幫助醫師守護病人,這也是為何至今他仍對工作熱情不減,「我經常睡前腦袋還是為工作轉個不停。」談到希望以自身經驗給予學弟妹什麼建議,李啟良笑說進入中山都已經是很優秀的學生,幾經思考後他答道:「做好的事、對的事,上天自然會有最好的安排。」他勉勵中山學弟妹,每一次的挫敗都是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驗;只要認定方向正確,從一而終不放棄,終有一天定會達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