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中文) 為了促進南區地方創生夥伴掌握當代日本與台灣的地方創生精神、經驗與推動現況,並從中反思地方創生工作者的目的、意義及方法,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鏈結關係人口,建構支持系統」為主題,舉辦國際交流論壇。

 

上午場次首先邀請日本微住計畫推動者田中佑典先生,進行日本城鄉流動、移住微住、多點居等創生模式案例分享,接著由青年培力工作站-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羅文昕經理,分享如何透過趣味活動鏈結「鹽埕」關係人口。下午場次則由林事務所的林承毅執行長分享當代台灣的地方創生趨勢,以及從事地域振興,來自農田、海際線及山林間的青年實踐者分享具體經驗,與學員深刻交流。

(中文) 田中佑典先生是台日間「微住計畫」的提倡者,目前也正在福井東鄉及高雄鹽埕兩地,實踐「二地居」的生活模式。田中先生提出了3K理論,在地域交流的過程中找到感動(Kandou)、價值(Kachi)、商業化(Kane)的3K理論,向台、日團隊分享雙邊的地方生活,建立地域關係中的節點。透過在日本福井、東鄉、大野、小高等地,以及台灣六龜展開的「微住計畫」及「微遍路計畫」,實踐者能從身體力行、流汗及感動的過程中真實體會地方之美,同時製造地域互益,協助當地產業。「微住計畫」中最重要的,是實踐者要與當地人一起製作「微住文本」,並帶著甜美回憶,一期三會地回到緣鄉分享,無形中成為該地長期交流後「被黏住」的關係人口,以不同的視野挖掘出地方新魅力。

 

第二位分享的叁捌地方生活(以下簡稱叁捌)企劃統籌羅文昕經理,則是自高雄畢業後,選擇留在鹽埕成為關係人口。鹽埕區曾是高雄重要的政商重心,幾經沒落後近期又有駁二特區、亞灣區的新發展,面對這裡豐厚的文史,叁捌以傳統市場為基地,青銀共市為戰略,積極營造地方場域與社區關係。經過在第一公有市場的「攤換計畫」、職人體驗與議題市集,注入美學設計,逐漸擾動、拉攏兩代的距離。承接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後,叁捌也開始盤點及媒合空屋給有意留鄉的團隊,透過定期聚會、探索產業鏈店家,協助地方新手穩定「落地埕人」,如今大溝頂周邊已經吸引不少青年自主創業,形成迷你聚落,也重新活化了市場,成為附近學校、居民晚間相聚的好選擇。

(中文) 綜合交流中,學員對「高雄老照片」的應用提出疑問,叁捌地方生活負責人邱承漢表示,老照片是田調與文資意義的重要寶庫,有機會依據對地方期待的面向發展出類似遊戲的不同體驗。主持人承毅老師樂見,由有能力自行規劃微住計畫者來帶領微住新手會激發出特別的火花,而台日不同的城市間,更有機會發展出姊妹市的友好連結。在公私協力的經驗分享中,承毅老師直言,公部門與民間單位的屬性不太相同,而民間單位的能動性較強,能在定錨後享受情境的變動並樂於探索,透過公私雙方更同理彼此的機制,化一次活動成為永續的行動,並長出共生共榮的連結,地方就能更美好。

(中文) 來自雲林水林鄉的微醺農場,負責人黃衍勳結合鰻魚養殖經驗與生物科技專長,善用智慧科技翻轉地方,使地方青年開始認同農業、投入農業,而不再視其為就業的最後選項。水林鄉盛產小黃瓜,面對種植過程中各種的不確定性,微醺農場以「智農教育工作坊」教導農友水電知識,一步步從半自動化、遠端控制,最後銜接智慧化系統應用至場域。近期也建造了青農基地,打造一個資源共享、聊地方故事的空間。秉持「合作才有競爭力」的信念,帶著農友找到通路及穩定供貨模式,以共享經濟支撐產業聚落,成就農村的永續。

 

社區營造出身的透南風工作室,余嘉榮與好友創辦了地方刊物《透南風》,發揮土地搖滾本色,應用創造力為各地打造特色音樂。透南風利用企業CSR募款,堅持不接受公部門補助,自2012年夏季發起第一屆「蚵仔寮漁村小搖滾」音樂祭,多年下來打響出名號,讓漁村與地方文化被看見。余嘉榮分享籌辦各式活種中的觀察,台南不同街區在「安平南吼」中,以「角頭廟」概念主動分工;左鎮出身的林福清導演,出於擔憂左鎮恐因縣市合併消失在地圖上的愛鄉之情,找來謝銘祐合譜創作「故鄉是我的愛人」,過程中不斷撥放左鎮風土照片,為同名音樂祭募款。而當年彰化合作「叫春小搖滾」的團隊,如今已有能力租下遊客中心,引介地方青年進駐開店。嘉榮鼓勵學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想清楚你點的這一盞燈,想照耀的是什麼,就勇於前進吧!

(中文) 來自南投的農村領航員王嘉勳,則是花了20年保地養地,實踐生態復育,兼顧韌性,也為賽德克族找舞台,實踐東岸部落再活化。在守護生態、集體協作的過程中,嘉勳直言:「初心比熱心更重要」,過去的質疑者如今也成為攜手工作的夥伴。透過「原鄉苦茶生態系統」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東岸部落也找到一些關係人口,他鼓勵族人跳出原民舒適圈,應用「里山倡議」三摺法(註1),提倡數位科技、環境永續及產業轉型,成功找回文化傳統技藝、服飾與飲食文化,甚至搭建家屋,復育好蝴蝶特有種,打造原鄉特色生態系,建立里山倡議的品牌示範點。

論壇中,學員也針對實踐困境與解方進行提案,得到講師深入簡出的經驗分享。南區輔導中心將持續陪伴更多地方創生夥伴,為家鄉風土持續耕耘!

 

註1:「里山倡議」三摺法:包含鞏固有助於確保多樣生態系服務和價值的智慧;結合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科學以促進創新;以及探索新形式的共同管理制度,或處理公共資源的架構,同時尊重傳統的共有土地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