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文/國立中山大學科技部HISP計畫提供】

引自聖經「諾亞方舟」典故,由臺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新竹尖石鄉泰雅部落夏禾老師及多位在地部落夥伴組成「小米方舟計畫」團隊,復育泰雅族原住民小米、推動保種,近半年來他們打造了小米方舟平台,希望以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支持部落小農,透過自然農法的耕種方式,實現永續經營的生態體系。

 

森林是傻瓜農夫的教室 學習與自然共學共存

新竹尖石鄉煤源部落的泰雅族農夫夏禾,堅持不用有機肥料及農藥,更多次至韓國考察,歷經長期研發出「傻瓜農夫」自然農法。他認為自然農業就是創新農業,需要先瞭解環境,再進行研究分析,最後才能有創新性作法。「回到農場就要歸零學習,明天永遠有新東西。」他分享這幾年的心得,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自然,最好的農業就是循環。「我希望可以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農場,所有的食物都來自於農場培育生產,透過循環再將廢棄物轉換成生產的養分。」

 

農業是愛情,你要愛它,它才會給你好的回報。」夏禾所培育的傻瓜農夫聰明蛋,現在不僅透過小米方舟平台銷售,同時他也是計畫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

(中文) 回歸部落向下紮根 從自己做起

新竹尖石鄉煤源部落是臺灣最早產煤礦的地方,但目前大部分的土地都賣給了外地人,夏禾呼籲部落青年返鄉照顧自己的土地,現在他帶著全家大小投入,希望從自己做起。夏禾認為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室,要能引導孩子觀察自然,從中學習。小米方舟計畫啟動後,事情變得較有組織化,透過林益仁教授帶領學生進入部落,慢慢對部落青年產生了效應。

 

耕耘新竹尖石部落將近20年的林益仁教授,過去多是關注於生態、森林、河川等相關政策,近年他開始意識到其實對於部落族人而言,生計才是日常最根本的問題,「從事任何社會實踐或社區發展工作,經濟面向是無法忽視的。」於是他與夏禾打造了小米方舟平台,希望透過自產自銷,建立起網絡,讓部落小農可以直接面對市場,發展新生意。

 

但,「大學教授為何要去賣菜?」林益仁教授笑問。

(中文) 投入社會實踐的力量 來自你的價值與理念

「我年輕時曾看過一本書《擔蔥賣菜的上帝》,「擔蔥賣菜」在台語俗諺裡是用來形容那些極為平凡的人。但基督教至高無上的上帝,為何願意「擔蔥賣菜」?就像現在大學積極介入社會實踐工作,但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林益仁教授表示投入社會實踐必須要有清楚的動機,因為實踐的過程需要不斷有力量,這力量來自於動機,也就是你所相信的價值與理念,缺乏動機將無法堅持。而過程中眾多細瑣事務,不免令人感到挫折,這時除了個人,還需要夥伴、需要團隊。「投入社會實踐,不僅讓我在學術面看到新的可能性,更重要是成為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文) 危機就是機會 建立信任沒有捷徑

林益仁教授認為小米方舟平台像身體,左手是小農、右手是消費者,最理想的狀態是小農的生產與消費者的需求可以一致,但這通常不會自然發生,因此需要平台居中協助。小米方舟第一個理念,就是給比盤商更高一點的收購價格。至於售價,他們則參考主婦聯盟、棉花田等有機產品的定價。另外,還得讓小農有機會接觸大眾,他們才會瞭解整體的產銷成本。目前小米方舟平台採取團購策略,每周會與小農確認品項,更新訂購單。「但小農之所以是小農,就因為對產量的掌握沒有完全把握,有時會因為氣候或其他因素而變動,這時平台就變成危機處理中心。」例如5月梅雨季,有位菜農因大雨預先搶收了一批菜,之後就載到竹東山下賤價賣掉,雖然損失很大,但對小農來說只要能把下批種子的錢賺到就好。「那我們有什麼辦法?」小米方舟平台隨即透過團購網絡協助這位小農銷售掉剩餘的菜,相對於搶收賤價出售,小農拿到了比較好的收入,相較於末端市場的價格,消費者又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菜。「平台需要更多應變的能力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這件事很有挑戰性。」雖然目前還處在虧損狀態,但在未來擴大銷量後,小米方舟平台應該就有機會開始獲利。此外,林益仁教授還談到與小農建立信任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信任沒有捷徑,信任需要陪伴、需要互動。打破小農原本的產銷模式,帶給他們更好的收入,他們就會有信心。」

(中文) 感動才會行動 知識才有意義

中山大學科技部HISP計畫執行長黃心雅教授最後認為:知識必須與關心土地、真正有行動力投入社區實踐的人共同生產,才能豐富生命與生活,同時有益於生生世世的下一代。但如何走出學院做這件事呢?必須要有讓人感動的人、事、物,因為我們所擁有共同價值與理念,必須被日常實踐的知識喚醒,感動才會行動,因為行動,知識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