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為協助屏東霧臺魯凱族特殊的燒墾文化進行永續保存,中山大學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期望推動將「山田燒墾」技術登錄為文化景觀及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特別開設為期五天的密集課程「服務學習:協助霧台原民農業文化遺產申請」,結合跨領域課程教學並搭配實地參訪,帶領學生進行文化課程知識學習及實地耕作體驗,最後共同完成小組文化遺產申請提報書。本次課程雖在暑假,但仍吸引了27位來自不同學院系所的學生共同參與,師資團隊除了西灣學院王宏仁院長與黃郁晴博士後研究員,課程中邀請亞太所蔡書瑋助理教授介紹世界文化資產、社會系巴清雄老師教受魯凱族傳統文化以及部落講師盧志良說明山田燒墾步驟與農耕智慧,為同學建構全面性的文化遺產和霧台農業生態知識。

(中文) 課程中也帶領學生前往霧台進行實地參訪及農耕體驗,現值當地小米收割季節,巴清雄老師、部落講師盧志良與部落耆老率領學生頂著太陽在農地裡進行採收。陳同學表示,很佩服族人能在烈日中收成,還需要在眾多小米中辨認成熟米穗,真的非常辛苦。部落講師志良也藉此說明「一塊地裡面不是每株都同時成熟,第一批採收後需要再隔二至三天再至田地收割第二批,若還有未完全成熟米穗再往後延幾天。」本次行程,也特別邀請霧臺鄉杜正吉前鄉長為同時導覽部落中的魯凱藝術文化,完整走訪霧台社區及著名的岩板巷,仔細說明藏身在部落中的建築形式、立像雕刻以及民宅中的獸骨裝飾,並娓娓道來背後的代表意義及故事傳說。讓學生生刻了解魯凱族在這些藝術表現之下,深厚的社會關係及文化內涵。遊程空檔,身為部落族人的巴清雄老師特別帶領同學探訪部落秘境,讓同學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山林溪水的沁涼。

(中文) 課程最後最後學生將所學,分為生態環境科學、歷史文化實踐、燒墾技術:砍燒播、燒墾技術:驅鳥收割豐年祭、文化景觀經濟效益與永續五大主題進行報告,並分享這五天對魯凱文化與農業議題的瞭解。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們學習了魯凱族傳統文化與農耕智慧,實地參與體驗小米收割,不僅加深對魯凱族認識,更為申請成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奠定基礎。中山大學債USR計畫推動下,以實作方式希望復振魯凱族的傳統農業文化,包含跨國迎回霧台小米種原、推動消逝已久的燒墾技術,並在過程中進行相關學術研究與紀錄,呼應當前的永續發展議題,重新向原民學習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