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中文) 為協助南區青年培力工作站更加落實地方資源盤點、地方經營、返鄉留鄉支持系統,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與林事務所合作辦理「鏈結關係人口,厚植支持系統」願景工作坊」,邀請林承毅執行長講授地方創生完整論述,以期提升青年培力工作站知能,包含鏈結「關係人口」,制定「青年返鄉」的策略,共同思考建構「地域品牌」、善用「支持系統」的可能性。
首先,承毅老師為大家更新SOTOKOTO編輯長指出一正先生,所最新提出的關係人口觀點,包含生活圈、流域/交通軸帶及線上經營的關係人口。當未來的生活場景中,就醫、就學、就業皆能透過遠距、視訊或數位工具發展新模式,此時便回歸到「好好生活」的思考,而青年培力工作站作為地方的「土地公」,必須存在鏈結地方關係人口、開展地域復甦的企圖心,引動心繫地方卻只能在城市就業的族群,實踐二地居、返鄉或移住之願景。
(中文) 對一個亟待復甦的地方而言,實踐地方創生需要透過年輕人、地方蠢人(執著者)及外人(地方外來者)的多方視角,一同挖掘有價值的在地DNA,開展獨具創意的轉譯與詮釋。然而對缺少地方網絡的移居者來說,返鄉著實是一場充滿勇氣與實踐能量的行動之旅;移居則更是前往陌生之地,重建地方網絡,開始嶄新生活的選擇。面對以上需求,在專業之外,在地方上建立一個取暖喘口氣或是探索地方議題的舞台是重要的,如此「以人為本」的地域支持系統,能提供同儕陪伴與心理情感支持,有助移居者在最初始的階段能夠穩定落地。
承毅老師強調:「未來會消失的不是人少之處,而是沒有魅力之地!」。我們應該跨越行政區的框架,思考從地方生活圈發展出專屬的地域品牌。透過挖掘、轉譯、詮釋的三階段,從有形的視覺、產品、包裝設計,到無形的服務、體驗、社會設計,創造人們對地方的記憶點,建立各地同中求異的「縣民性」,為新的城市內容加值,並在翻轉印象的過程中帶動產業,找回人與區域的關係,重拾地方光榮感及魅力。
對此,老師也透過日本島根縣、高知縣、茨城縣及鹿兒島等案例,說明如何善用地方文史人物或以非典型策略,發想創意企劃,打造地域品牌:
- 日劇《拿破崙之村》改編自高野誠鮮的小說《給羅馬法王吃米的男人》,地方公務員發揮創造力,把在地好米寄給羅馬教宗,獲得讚賞後回國宣傳,建立友好連結展開互訪。
- 受到電視節目認證「全日本最不有名縣市」的島根縣,以「自虐行銷」來調侃自己沒有名氣的事實,推出戲謔的貼圖及宣傳影片,讓地方伴手禮成為話題。
- 翻轉高知縣「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印象,地方政府在2015年提出「高知家」企劃,強調遊客能在此感受到縣民如朋友般的熱情款待。而須崎市的吉祥物「新莊君」,更是以荒謬、大暴走的個性,讓人留下豐富的記憶點。
- 原本就是經典古都的京都,透過翻新飲食文化品牌「京野菜」,強調在京都栽種,並且經過京都故鄉產品協會審核的蔬菜,甚至設計標章,為物產內容加值
- 在全日本無魅力縣市排名中成為榜首的茨城縣,邀請台日混血的女星渡邊直美為「台灣茨城宣傳大使」,砸下4.8億日幣以『開運茨城』茨城為主題,特設主題網站,介紹茨城縣的能量景點與以「開運」為主題的美食,開發台灣處女地市場,從國外紅回國內。
- 「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是日本近代明治維新改革的重要人物,其出生地鹿兒島除了保留了與西鄉相關的景點,地方大學體操隊更到能找到西鄉身影的不同地方場景中拍片宣傳,創造南方活力的印象。
- 熊本縣的熱門吉祥物熊本熊過去發出的「Kumamon腮紅遺失事件」企劃,即是號召全國人民去尋找熊本的腮紅,宣傳熊本縣在古代被稱為「火之國」,不只有許多紅色的象徵物,也有眾多美味的紅色食物,例如馬肉刺身、西瓜、番茄、草莓等,好吃到「連腮紅都會掉下來」,帶動城市行銷。
- 日本佛教本山高野山及被譽為神靈居住之地的熊野三山是兩大聖地,藉由聖地巡禮巴士,前往動漫實體拍攝地的企劃,讓遊客重新認識豐富的世界遺產。
(中文) 兩天的願景工作坊過程中,南區輔導中心安排各式議題的講座、案例分享,以及階段任務探討及方案演練,逐步引領學員們如何從零開始實踐地方創生。學員藉由日本案例啟發,也找到合作的聯盟夥伴,共同發表了提升家鄉品牌的企劃發想。
南區輔導中心期待透過本次活動,協助地方團隊學習構築地方點、線、面,有效串連支持系統,使南區創生的未來發展更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