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文/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郭映庭 謝欣容

 

活化閒置空間是公部門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施力點,能有效延展地方資源,創造在地共好的新可能。為再創鄉鎮發展新願景,承接地方創生中區、南區輔導中心的逢甲大學及中山大學團隊齊聚嘉義大林,由應屆大林鎮長當選人許有疆議員,領路踏查鎮上位居潛力區位,卻亟待修繕、翻轉活動功能的空間,展開閒置場域活化策略見學,一同擘劃大林地方創生藍圖。

 

南區輔導中心在行前先與在地團隊合作,在火車站、國小、運動公園附近進行約一周的田野訪談後,選以台鐵站長宿舍、後站倉庫空間、國道轉運站、鹿掘溝(育菁親水公園)、大林國小排路分校等地為勘查點。當天,由相當重視創生發展的準大林鎮長許有疆帶隊,連同嘉義縣政府、新科縣議員、鎮民代表一齊走訪鎮上,期待眾人集思廣益,提出切合居民生活需求、以人為本的方案。

(中文) 大林鎮位處嘉義縣北邊平原,過去除了大林糖廠及兩座軍營駐紮於此,更是南來北往重要的貨物轉運站。軍人成為地方上的消費主力,火車站前的中山路上繁榮一時,鎮上開了數十間的大旅社、茶店仔,甚至有超過5家以上的戲院,連水果攤、麵攤都是24小時營業,非常熱鬧,直至今日仍能從街屋建築規劃看出當時車水馬龍的的盛景。

 

大林慢城發展協會江明赫總幹事做為資深的大林小旅行導覽員,總是熟練地拿著麥克風在大街穿梭、親切寒暄,沿途店家見到外地人,也紛紛揮手熱情回應。從大林車站途經站前喧囂的中山路,再到市場巷弄間,一品慢城的日常生活樣態,短程路線便使旅客最直接感受迷人風土。為了與大林居民有更多互動,輔導中心團隊魚貫走入福德市場與街區與攤販閒談,了解到過去農村生活下,農民為了提升工作效率、節省休息時間盡快下田,衍生出習慣重鹹、飯和著麵,三口併作兩口,猶如吃「羹」的飲食文化。

 

談到當地產業,地方的東道主、〈大林好〉青年培力工作站解釋,這裡過去就是一大片的竹林,才叫「大莆林」,後稱大林。朗朗上口的俗諺「竹旺大林早知稻」道出當地豐饒的農特產:烏殼綠竹筍、鳳梨及稻米。因為氣候早晚溫差大,所產竹筍格外香甜,在豐富的竹林生態下,大林也是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的分布熱點,在保育樹蛙的社區意識下,多數農友開始改作友善農耕,定期紀錄蛙況,共同打造樹蛙遊樂園,更透過生態旅遊推廣永續發展,帶動在地筍經濟。

 

接著,一行人來到〈大林好〉溫馨的工作空間,不負地理位置處於鎮中心的優勢,團隊蒐羅了吳家蜂場、湯城鵝行、艾森農場等在地極富特色的物產,由直販所協助寄售與曝光;平時也接受青農的轉型諮詢、籌劃公益免廢市集、青年小聚,使這裡成為啟動地方產業轉型、引動人流的點子發祥地。

(中文) 隨著少子化趨勢加劇,國中小需求大幅縮減,許多鄉鎮逐漸面臨廢校命運。據教育部2022年統計,全台國中小停辦或遷校高達297校,而直接歸還土地,或拆除校舍發展新用途卻僅占二成,輔導中心一行人參訪的大林國小排路分校(原排路國小),便是以上光景的縮影。對此,嘉義縣教育處也積極研議解方,相繼裁併並提出廢校活化之規劃。南區輔導中心吳涵瑜執行長了解在地需求後,也現場提出未來有機會設置為銀髮共餐基地的構想,以及如何爭取無障礙設施、照護機制到位的方向,為空間活用展開新局。

 

事實上,校園不僅是學習之所,更是地方一代人兒時成長的共同回憶,因此,活化不是必要,但若要做,就必須重啟人情聚所的功能!以日本為例,位處東京近郊的保田小學校,選擇將學校轉型為在地文化風格的城鎮交流據點,透過地方風味食堂、農漁產直販所的設定,成為地方產業活化據點,回復了過往熱鬧的場景。而在京都的舊開智小學,則是轉型為「學校歷史博物館」,作為保存、展示國民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文物與文獻,使人重新憶起在明治維新時代,舊開智小學曾經見證過教育現代化,透過價值的重現,成為松本市新國寶景點。

 

不僅是日本,南台灣也有許多校園活化的亮點案例,以另一番姿態長出新的教學現場。像是屏東高樹鄉的南華國小利用教育部區域青據點計畫,開展「智慧農業學校」新頁,成為培訓青農的創新創業基地,擔起推廣鄰近185縣道觀光產業的要角。而從長照領域切入,地方小學更能承接起綠色療癒的功能,以嘉義布袋的正義國小為例,當地的菜舖社區發展協會將荒廢30年的校舍,改造為社區長照與老人食堂的據點,讓長輩們再度回到兒時校園,由地方醫院提供銀髮教案,設有復康巴士,以國小做為據點接送行動不便的長者,二樓也開放販售「菜舖好農」產物,推廣在地食農教育,如此豐富的體驗場域規劃,今年更一舉奪下建築園冶獎。

 

地方創生的核心精神在於城鄉均衡發展,勞動人口在地方可有充份就業的機會。隨著高齡人口增加,學生數量減少,中小學校園釋出,閒置空間活化成為受重視的議題。經由國內外案例發現,空間活化的關鍵在於進駐團體的永續性,以及是否與利害關係人取得共識,共謀地方發展,為空間取得再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