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轉載自中山新聞/公事所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何怡璉開設跨院課程「表演藝術走入城市生活」,招募對於文化平權有興趣的高雄市民,與大學生共學,藉此擴大議題討論。課程舉辦「非視覺藝術行為工作坊」,邀請視障藝術家許家峰分享,並帶領工作坊學員體驗「非視覺」互動。

 

視障藝術家許家峰為中途重度視障者,他分享多年前因感冒意外永久喪失視力的過程、心理轉變與調適,引導工作坊學員試著同理,當成為障礙者時所面臨的處境,進而覺察心中的恐懼與擔憂。他並帶領學員運用「非視覺」的方式體驗中央公園,混合各種身體條件,例如聽障、視障、輪椅族、直立人等,學員分組在中央公園進行場勘,並初步分享與討論未來創作提案。過程中,學員逐漸熟悉課程中有聽打或手語翻譯,小組溝通時,互相協助,提供口述影像,實踐多元溝通。

(中文) 身障者學員應萬年表示,在討論未來自己最擔心的事情時,內心心情非常沉重,頓時感受到「平安無事」變成了奢求且異常珍貴。在中央公園進行體驗時,修課學生、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賴禎悳提到,由於平常較少放空的機會,渴望單純找一塊草皮,享受著周圍的環境,吹吹風、聆聽樹葉的聲音,甚至與鴿子共舞。藉工作坊機會親近自然,也能讓自身獲得放鬆與平靜。

 

工作坊中,也分享未來想成為的職業或追尋的目標,視障者學員童湄芸表達,自己想成為一名芳療師,療癒他人的同時,也自癒自己。而來自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王佑程發現,原來身心障礙可以衍伸出這麼多的服務需求,進而可以從這些需求中,提升自己職涯所長。

(中文) 何怡璉提到,課程中,每個人會先專注自身五感經驗,以自己有興趣的探問與地點,像是從「童年」、「恐懼」、「中央公園歷史變化」等主題發表微型表演的提案。不只讓不同領域的學生合作,也透過課程,走出校園,沈浸在實際社會情境,體驗異身體共創,與城市居民共學,創造社群,用表演探索文化平權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