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台南市是台灣的發祥地,不僅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文化古都,更擁有如詩畫般的自然生態美景,及聞名遐邇的農漁產品特色美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南有些鄉鎮市區人口流失高於全國平均。以新營為例,新營雖然是台南市的行政中心,也擁有文化中心、美術館園區、多所高中職、國中小學校等資源,但缺乏地方特色產業,難以創造主題聚落及場域優勢、吸引青年人口回流。

 

為了解決上述困境,現任市長黃偉哲以「創生城鄉」作為施政主軸之一,更希望打造台南為旅客有得玩、創業有機會的未來城鎮。對此,市府團隊積極配合中央的地方創生計畫,協助地方產業深根與轉型,創造更多台南青年回鄉發展的機會之窗。

 

目前,台南市創生計畫由經濟發展局(產業發展科)統籌、建立橫向聯繫,並透過市府團隊合作,協助各公所從地方民眾觀點及需求出發,與在地青年人才緊密合作,並結合民間業者資源及人力攜手再造故鄉。截至110年10月,共計正執行官田、左鎮、鹽水、新營及北區等5案,並持續推動山上、七股、東山及後壁等區的創生工作。


(中文) 官田區是菱角的主要產地,伴隨而來的卻是每年超過上千噸的廢棄菱角殼,因此官田烏金團隊結合了產業、政府、學校及社會投入研究,發現菱殼炭具有優異的淨化空氣、改善土壤及淨化水質功能,以節能及高效率的專利炭化製程,打造社區的循環經濟,目前也已成功通過歐洲生物炭認證(EBC)及國際生物炭倡議組織(IBI)之規範,大力發展菱炭創生產業,成為烏金經濟的示範地。

 

結合生活地景的改造,官田區也在大隆田規劃多樣性活動場域及全齡式遊戲地景,打造生態文化園區;並結合崑山科技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致力人才培育、社區關懷、協助青年創業。


(中文) 面對本區人口持續減少、主要街區空洞化的困境,如何創造地方人流、吸引企業進駐,成為左鎮區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透過地方DNA盤點,左鎮區設定以農業資源、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及科技教育為重要的地方資源,在地方願景共識建立下,陸續提出【運用農業科技推動農業升級】、【推廣深度旅遊及短期定住/移住】、【促進左鎮化石園區與周邊發展】及【傳承左鎮深厚文化底蘊】等策略。

 

對此,區公所不僅針對青創團隊進駐展覽空間提案,也導入無人機科技應用,致力解決農村潛在問題,企圖打造全台首創的「無人機科技農村」;同時,透過循環生技、數位農業方式改善農廢問題,並延伸至多元通路,實踐「越在地就越國際」的精神。


(中文) 新營作為舊台南縣府的核心行政區,相較周邊,一直是生活機能相對完善的地區。透過長期關懷地方發展的跨領域團隊一同集思廣益,最終決定以「教育」為主題,希望藉由新興教育場域的整合,成就最永續的地方創生。

 

新營首先以「贏地創新育成基地」的空間作為創生的起點,同時進行藝術與教育學院(警察宿舍再利用)和雜學校策展活動(包含南瀛堂、議事廳、南瀛綠都心、新營文化中心等場域),帶動周邊學校或團體的互動,強化人力和在地性。目前,新營區公所提案的「警察宿舍再利用微型創新教育體驗學院」及「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計畫」,將規劃市民學堂、文創事業場域、多元教育與陪伴中心,預計今(110)年底完工。


(中文) 面對整題人口持續流失,鹽水區將高齡人力開發運用及青年返鄉視為地方發展的重要課題。此外,該區的產業也遇到農產結構過度集中、缺乏特色工業,以及觀光商圈不夠活絡,以致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的觀光效益無法累積延續。

 

鑑此,鹽水區公所以【推動文化產業】、【創新農業發展】、【特色農產品研發】及【建立長照樂活社區】為策略,打造嶄新月之美術館,推動指標裝置藝術作品設計活動,發展岸內糖廠影視基地,美化歷史街區文化藝術閒置空間,推動友善藝文移居、藝文品牌共生等,厚植文化藝術實力。此外,透過產學合作,推動鹽水特色農產品研發,提高農產價值,期望文化產業與農業繁榮發展,創造當地就業。


(中文) 北區區公所以「城鄉攜手、青銀共創」為創生主軸,希望提升就業機會與產業產值,藉此推動關係人口移住、受益共享共榮。鑑此,北區希望創造「健康管理產業」,藉由發展良好的「連續性照顧」在地老化生活環境,達到青銀共創的契機。

 

北區規劃將「整建長照衛福據點-新建台南市北區勝安社區活動中心」作為社區關懷據點、樂齡教室、社區活動使用空間、長照服務據點;「台南長照創新整合型服務據點」則規劃提供長照及日照服務。此外,位於臺南美國學校舊址(即長榮路及開元路交叉口)的人行空間,公所亦規劃為「阿嬤你看市集」,不僅更新周邊人行道鋪面,並增設開南街人行步道形成環園步道,期待透過打造在地編織工藝品市集場域,提供民眾優質休憩散步空間,同時推動在地就業。


(中文) 位於台南市的學甲區,有著國寶級傳統民俗文化及豐富農產等在地DNA,期待透過「打造學甲人文數位小鎮計畫」培育地方創生人才、導入商業模式並扶植青年返鄉,加速地方創生推動量能,活絡地方發展。

 

學甲區透過「傳統文化與產業創新轉型」,以學甲傳統藝術的數位典藏及傳承為目標,將傳統藝術轉化為特色文化並開創地方創生事業;此外,也藉由與大灣社區對接,邀請在地創業青年,將平安宴料理轉化帶入青年創業內容,延續產業發展。而「數位導入觀光與品牌行銷」則是以科技導入,串連居民帶動文化觀光,擴大媒體宣傳效應。同時,在地的「鼎農村」團隊也加入創生計畫,透過「青年創業實踐基地」積極打造適合各年齡交流的平台,發展在地生活、傳統文化及社區冒險等遊程,奠定農村教育新品牌。


(中文) 位於台灣極西點的台南七股區,有沙洲、潟湖、濕地、鹽田、魚塭、蚵棚等獨特且多樣的環境,更是黑面琵鷺渡冬的重要棲息地;在農漁產業方面,以虱目魚為養殖大宗,農產紅蔥頭產量亦位居全台之冠,同時也與在地青年攜手合作,發展出獨特的食農/食漁教育體驗。

 

七股區透過「魚藝整合」、「魚青共創」、「魚產加值」、「魚電共榮」四大面向,創造「七股共好魅力漁村」。透過七股地方創生計畫,活絡在地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並以環境友善方式永續經營。

 

首先結合七股在地農漁民、藝術家及特色地景,提升農特產品競爭力,並形塑魚藝漁村形象;「魚青共創」與在地青年「股份魚鄉」合作打造共享空間,透過各式推廣課程,吸引青年返鄉;接著,再以「黑琵牌x生態友善棲地」為基礎,鼓勵漁民以環境友善方式養殖,營造環境永續之經營方式,並透過主題式活動加以推廣;而面對七股的漁電共生議題,地方團隊也以「魚電共榮」為目標,成立第三方服務平台,希望作為綠能單位與在地傳統漁業之溝通平台,藉由人才培訓,積極將地方漁民培育為綠能人才。


(中文) 中西區【大宮町縱走城鄉連線】

(中文) 透過臺南中西區特有的歷史,培育年輕創業者,推動文化旅遊業,結合嘉南平原的豐富產品,創造文化創意商品,還原五條港時代的運河貿易歷史,建立南區都會創生模式。計畫包括四個主要部分:首先,建立「青年創業聚所」,激發創造力,同時活化古蹟,促進城市行銷和觀光。其次,與當地團隊共同創建文化事業,強化區域品牌。同時,透過「時光機」培育地方年輕人的創意設計能力,推廣台南文化產品。最後,透過市定古蹟陳德聚堂的文化資產活化,推動數位保存和導覽,促進地方產業、教育和觀光多元增值。這個計畫融合了台南市中西區的歷史、文化和創意,為市民和遊客帶來不同的城市體驗,推動地方的永續發展,使台南豐富的歷史在現代焕發新生。

(中文) 聚珍臺灣的古寫真上色技術,重現地方當年風貌

(中文) 陳德聚堂策展活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