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社區產業新面貌,邁向循環經濟新產業」
近年來,如何讓商品製程或商品本身對環境友善或是不造成環境負擔,是製造或高科技等產業間頻頻討論的議題。但環境是人類共有的,不單僅是上述產業需要留意,其實農業在生產的過程中,亦有許多可利用的農業廢棄物(如:荔枝木)是可再利用的,且係可用於生活,避免產品因不實用被視為垃圾丟棄,因此,南勝社區過去已發展較荔枝木餐具雛形,但在實作過程中仍發現產品因木材有先天上限制(如木材內有蟲、木材含有水分易發霉等),故本計畫首要目標即協助社區完善此產品,讓過去廢棄木開始找到其附加價值,讓社區產業開始邁向「循環經濟」產業的第一步。
「遊程標準化,打造良好體驗,創造無限回流」
南勝社區原已有設計遊程、開放遊客報名參加,販售餐具產品對於遊客的紀念意義較低,且品質定不能與坊間工廠設計師設計相比,為增加荔枝木餐具產品對遊客的內在意涵,此產品除販售、贈予外,亦可設計成簡單上手的DIY主要項目,惟社區實際運作人手有限,而每次開放遊客數約為20-40人,故希望透過本計畫在研發過程中,一併製作清楚明瞭的標準製作流程,使未來DIY課程在運作上更加順暢,改善遊客體驗感受,以增加遊客回流社區的可能性。
「製作DIY教學影片,省時、省力、好清楚」
為了讓社區在帶領遊客進行荔枝木DIY手作餐具體驗時更加清楚,且可重複撥放教學影片輔助,除了可以增進教學步驟的穩定性,減少遊客體驗過程中的疑問,進而降低體驗過程中可能需要大量人力隨班個別教學的需求,同時給予遊客良好的體驗感受,並且降低體驗過程社區的人力成本。
「發揮青年創造力,帶給社區新想法」
南勝社區主要活動人口年齡層偏高,從前述可知社區在廢棄荔枝木的產品上已多有著墨,但好還有更好,希冀透過青年團隊進駐社區,用青年的想像力、執行力及創造力,打造不同荔枝木產品的可能性。
(中文) 本次的計畫結合公事所本身的學生實習課程,打破不少人對於實習的刻板印象,認為實習就是要到企業或是相關的公部門來工作實際體驗,但這次的實習不一樣的是,讓學生走入社區,顛覆以往對於實習的認知。從計畫的開始到結束,對於參與的學生而言,在撰寫文案以及計劃書的過程上所遭遇的困難,加上要對荔枝餐具的品質進行優化調整,以及後續荔枝餐具在包裝上的樣式設計,都是相當的有挑戰性。不過,儘管推動計畫的過程中遭遇衝突與困難,每個成員在此次的經驗也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對學生而言的收穫說明如下:
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
不僅是將自身所學運用到實務上,更學習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包含撰寫新聞稿、木作知識和包裝設計等。從最開始的校內課程培訓,在開始計畫之前就先培訓每個人撰寫新聞稿的技巧,以及期間舉辦的工作坊,讓學生對於木作和包裝有了基本的認識。最重要的是,經由課程的訓練,更懂得如何寫好一份好的計畫書以及所需的內容。
團隊合作與溝通
學生與社區之間的溝通、各個專家的專業指導,還有團隊內部的討論與協調,每個環節都是需要三方立場的想法整合以及相互理解,才能達到計畫的最終目標,也就是改善南勝社區的荔枝木餐具產品開發,並且推廣廢棄荔枝木循環再利用之理念。從一開始的了解社區想法,到最終為社區建置了一套標準化的荔枝木餐具製作流程,都是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和腦力。
加深學生與社區之間的連結和認識
本計畫結合實習課程讓學生體會到社區推動社區營造,所需要投入的資源遠比想像的還多,而且進行社區營造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或者創造新事物,並不是有足夠的金錢支援就能做好社區營造,更欠缺的可能是人力資源。然而,教育部推廣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讓學生不再只是待在學校學習,而是跳脫舒適圈為社區創造更多可能。此次的實習課程就提供進入社區服務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透過共同合作,提供更多資源讓南勝社區能夠順利發揚在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