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en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中文) 【公事所提供 /轉自中山新聞

「出關播種,遍地開花。」因參與318太陽花運動深受啟發的劇藝系校友郭書成,運動結束後回到校園繼續參與公共事務,後來擔任學生會長。畢業後,郭書成回到故鄉新北市汐止區湖興里參選里長,並當選成為當年「全台最年輕里長」。順利連任的他,今年更結合二十多位村里長成立了「獨立村里長協會」。在「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實踐計畫」的邀請下,他回到母校與學弟妹分享公共參與經驗,鼓勵大家可以將村里長視為創新實踐與改變社會的位置。

(中文) 郭書成的演講以「我不會做組織」為題,他回憶在大學當學生會長時,許多會議找不到其他代表出席,乾脆都自己出席,導致最後延畢兩年。雖然覺得這段歷程深有學習與收獲,但也因此認定自己「實在不懂怎麼做組織」。話雖如此,他不僅在2018年首次參選就擊敗連任20多年的老里長,之後還高票連任,並在今年成立「獨立村里長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未來還有許多蓄勢待發的民主創新計畫。

 

郭書成指出,里長工作除了典型的「路平、燈亮、水溝通」等庶務,還涉及公共衛生、防疫、銀髮照護,甚至居民出遊活動也是里長業務範圍,可說是千奇百怪、無所不包。如何在有限預算中平衡多樣需求,成為村里長們的共同難題。傳統上村里長的政績往往與建設規模掛鉤,當建設蓋得越多越大,似乎就能獲得很好的評價;但他反對將資源浪費視為政績,主張以「減法美學」為核心理念,才能為社區鄰里帶來更多可能性。

(中文) 郭里長以親身例子說明,透過清理舊公園的雜亂樹叢,還原公共空間的原貌,贏得居民好評;或在社區line群組內,即使被點名開罵也不出面澄清,保持觀察角色,反而引出更多居民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或在爭取籃球場經費失敗後,坦率地以鞠躬道歉照片在海報上寫下「很抱歉失敗了」,展示真誠的溝通方式,反而獲得里民理解與支持。這些經驗都讓郭里長相信,取得里民的信賴並不只能透過源源不絕的經費,「減法」也可以是鄰里工作的主軸。

 

過去村里長被視為要像7-11隨時待命服務,郭書成認為,這反映了台灣社會對國家與政府的過度依賴。此種對於政治人物的非人化想像,結合政治工作裡頻繁的情緒勞動,再加上每4年選舉一次伴隨而來的「落選/失業恐懼」,往往讓有志於公共事務的年輕人卻步。因此他藉由「獨立村里長繁星計畫」,串連相同志向的青年,分享彼此的選戰經驗與社區經營策略,在「1999」早已高度制度化的今日,重新想像與改寫村里長角色,希望為基層政治帶來實質改變。

(中文) 在第一任里長任內,郭書成斜槓進行社會創業,發起「獨立村里長繁星計畫」,舉辦「第一次選村里長就上手」工作坊,並出版《村里長完全使用手冊》、製作Youtube影片,讓更多民眾認識村里長的工作內容與角色。繁星計畫推動了28名青年參選村里長,此一結果顯示了年輕人參與基層政治的可能性。連任之後,郭書成進一步串聯青年里長們組成「獨立村里長協會」,並在今年九月宣布成立。未來他希望以集體力量,進行更多基層制度的呼籲和改革。

 

郭書成點出,台灣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村里長選舉是「同額競選」,但其實基層政治也需要衝撞。長期受到固定班底把持,除了可能讓村里長位置淪為選舉樁腳的工具性角色,社區也容易發展停滯、缺乏創新。透過本次演講,郭里長呼籲年輕人一同走入社區鄰里、改變既有生態。「為自己的家鄉,再前進一點點,再努力一點點」,是這群新世代村里長的共同理想,也期待成為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的另一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