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編輯台

原來,中山做了那麼多「好事」

中山大學長期透過教學、研究,與在地連結,實踐社會責任。過去這些成果散落於不同的課程計畫,未來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將化零為整,共同分享大家的努力成果。109學年度開始,中心將匯集各項社會實踐的活動訊息,編輯成《Engage!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電子報》,一次掌握中山的社會實踐大小事。期待和中山師生共同將學術專業與社會責任”Engage”,大家會發現,原來,我們做了這麼多「好事」!


中山大學社會實踐中

109-1 社會實踐相關課程,開課囉~

【文/ 社發中心整理】

中山大學為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關心在地場域,結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開設了許多與社會實踐相關的課程,提供給學生多元的選擇,讓大家有更不一樣的學習經驗,並透過課程培養更多社會實踐的觀察力與能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完整閱讀)

踏上菊島,學習海洋的永續與共生

【文/陳懿珊(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經理)、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

 

台灣是海島國家,只要談到環境議題就絕對離不開海洋,今年夏天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識館計畫與屏東大學USR社會搖滾力計畫合作,一起前往澎湖參訪不同的社區與環境組織、NGO與社會企業,學習與思索海洋治理與永續發展的課題。參訪行程包含訪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返鄉青年組成的離島工作室、處理海廢議題的O2 Lab海漂實驗室,以及深耕人文旅遊的沿菊文旅。看看血液中有一半是海水的菊島島民,如何結合生態、文化、教育及旅遊等活動與海共生。(完整閱讀)

#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計畫

未來教育世界在地 西灣國際沙龍首發前進旗山

【轉載自中山新聞/西灣學院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舉辦「西灣國際沙龍」首部曲「未來領袖英語夏令營」,由臺灣學生與來自西班牙、俄羅斯、美國的國際生前進高雄旗山國小,帶領15位國小學童進行深度國際文化交流。除了國際生向國小學童介紹他們的家鄉與文化,讓國小生認識世界外,旗山國小的學童也學習用英語向國際生介紹旗山特色,透過在地文化結合國際素養,實踐全球在地的學習精神。(完整閱讀)

 

轉動吧,齒輪間的公民意識

【文/ 陳姵㚬(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中山大學人社計畫舊港區團隊(簡稱舊港團隊)於2018年底提出「公民參與FreeStyle」計畫,期望打造出讓在地人有感的視覺設計,並與三輪車共同成為一套識別系統,透過社區駐點運行於街頭中,形成開放式活動場域,鼓勵民眾們更自在地進行意見抒發,產生行動方案。(完整閱讀)

見證乘載希望的小米方舟-「那座山是族人的冰箱」主題講座分享

【文/中山大學科技部HISP計畫】

引自聖經「諾亞方舟」典故,由臺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新竹尖石鄉泰雅部落夏禾老師及多位在地部落夥伴組成「小米方舟計畫」團隊,復育泰雅族原住民小米、推動保種,近半年來他們打造了小米方舟平台,希望以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支持部落小農,透過自然農法的耕種方式,實現永續經營的生態體系。(完整閱讀)

「族人們!揹回家吧!」魯凱族Twtinatina-小米負重競賽

【文/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社發中心編修】

小米是魯凱族非常重要的傳統作物,約莫在每年二月魯凱族就會進行小米混作栽培,經過四個月的生長,到六月時即是採收階段。不僅做為主要食糧,小米在魯凱族的社會文化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族人透過好的收成,除了可以分享給部落族人外,也可證明主人家在作物栽培上的能力,進而提升社會地位。(完整閱讀)

用時間換咖啡 中山大學攜手路中廟社區拚創生

【轉載自中山新聞/公事所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於高雄市前鎮區竹西里民活動中心舉辦「路中廟社區時間銀行咖啡吧開幕暨成果發表會」,為社區咖啡吧「路中廟時光珈琲」揭幕。現場展示師生團隊協力產製的社區咖啡吧商標與菜單,也邀請社區咖啡吧台手分享學習成果,為社區注入活力、凝聚在地認同、建立特色產業,使社區邁向永續發展。(完整閱讀)

南臺灣跨領域中心攜手小農企業 創新農業生態系

【文/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中山大學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與南台科技大學師生與農友們合作,8/8(六)父親節在台南下營宥鈞柚園(張家寶柚)果園舉辦「伴你左柚」活動,共有超過15家約50多名的企業與組織代表,以及來自麻豆、下營等區域的農友與親友共115人共襄盛舉。過去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在農村生態系的雙邊市場已深耕3年,今年終有機會藉由「伴你左柚」活動,匯集各方夥伴相聚一堂,此為建構創新農業生態系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完整閱讀)

拋光鏽帶-深度文化觀光作為港城轉型的契機

【文/東南亞研究中心,社發中心編修】

臺灣在大航海時期全球貿易興起,加上後來的工業革命,海洋運輸串接全球之後,地位完全改變。東南亞研究中心從台灣的地緣發展為思考點,在參考釜山與新加坡的港市轉型案例後,今年開始陸續串連在地的鎮港園社區大學及地方文史工作者,針對小港地區進行地方共培課程設計與實地調查。(完整閱讀)

聆聽一場表演藝術與數位科技的交響曲

【文/王珮蓉(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經理)】

 

「2020南臺灣表演藝術發展系列論壇(08/26)」由南臺灣表演藝術發展協會、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藝文中心、國立中山大學音樂藝術管理與行銷學程、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濟系共同主辦。現場邀集廣達電腦公司技術長暨副總張嘉淵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擔任主講,及多位學界、業界講者,共同探討「跨域創新X數位挑戰」的交響曲。(完整閱讀)

#中山大學藝文中心



近期論文徵件與研討會



如有任何與中山大學社會責任與校園永續相關之訊息、活動、文章想要分享或投稿,都歡迎與我們聯絡。

信箱:engage@mail.nsysu.edu.tw|電話:07-5252-000#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