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國立中山大學40周年校慶,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集結校內多項社會實踐型計畫,將有中山秘境之稱的西子灣隧道防空洞以七彩燈光加以點綴,連結各計畫團隊的成果特色,打造出「中山打狗吧-社會實踐特色成果展」。11/14-11/20開放民眾免費參觀,校慶當日特別邀請在地青年調酒師,在展場中提供飲品服務,讓許多首度踏入這個秘境的學生及校友,在特別的氛圍中認識中山社會實踐計畫的成果。
西子灣隧道防空洞內部十分狹長,從西子灣隧道連通到登山街60巷,貫穿日治、二戰以及國民政府時期等不同年代挖掘的防空洞而成,先前作為高雄市港務局的戰時指揮所,洞內現仍留有各處室編制規劃的標示,充滿濃厚的歷史氛圍。出入口雖位於人來人往西子灣隧道中,但當陳舊的鐵門緊閉時,著實難以察覺裏頭別有洞天,這樣的咫尺天涯更增添空間的神祕感,許多參觀的學生、校友與民眾皆驚呼:「過去來回隧道數百次,還不知道旁邊隱藏了這樣一座防空洞。」
這次「中山打狗吧-社會實踐特色成果展」連結計畫團隊包含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共有西灣學院的國際連結類萌芽型「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計畫、社會學系的「城市是一座共事館—鑲嵌於社會紋理的社區實踐」計畫、南臺灣跨領域科技中心「建立農村電商平台生態系-推動農村社區實踐新科技」計畫以及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產學合創・在地共融-建構大學合作式培力推廣服務」計畫。還有東南亞研究中心「東亞現代性與高雄- 港灣城市轉型之研究」與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雲霧山林黃金城:魯凱族霧臺鄉小米復耕與創新」兩項高教深耕種子型計畫。另外「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HISP)計畫」也共同參展。涵跨了國際連結、南方文化、產業推動、社會關懷以及地方協力五大主軸,場域遍佈高雄、台南、屏東多個鄉鎮區。
結合酒吧風的主題,各計畫挑選了與計畫特色對應酒類作為主題,如「魯凱族霧臺鄉小米復耕與創新」計畫用連結原民文化與生活的小米酒為代表;扎根在東高雄農業區域的「產學合創・在地共融」選擇以蜜紅豆為基底,結合檸檬薄荷調配紅豆Mojito (莫西多),象徵計畫場域中的大寮紅豆、旗山大林社區的有機檸檬。探討前草區域勞動價值的「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計畫,則特別找了國民勞工飲品之稱「阿B特調」。以「保力達B」混合不同飲料,是許多勞工朋友作為工作提神的常見飲品,代表了台灣勞動階層的現況。配合這個主題,社發中心也在展期中舉辦試飲活動,讓學生實際嘗試這項「國民飲品」的滋味;許多學生表示雖然常在電視上看到,但還是知道這種飲料的滋味。
這次成果展的展期隨然只為期一周,但各個計畫今年度的執行成果十分豐碩,中山大學社發中心接下來預計將內容重新彙整為線上成果展,結合更多元的影音與數位資訊,希望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不僅與更多人分享中山大學和在地社區共同打造的優異成果,也希望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夥伴投入社會實踐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