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能量 跨域的力量
文史古蹟、藝術策展、防災教育,三項看似不同界域的名詞串接一起後,獲得了不同凡響的回應。
去年於西子灣隧道防空洞進行的「部署壽山—西子灣隧道與全民防衛展」,榮獲今年度美國繆思創意獎(MUSE Creative Awards)金獎榮譽,此次展覽由在地藝術家李怡志、洪榆橙將地方歷史、場域空間、社會議題融合為藝術策展,為塵封的古蹟延續新的生命意涵,同時打破時空藩籬,與民眾開啟當代議題的對話方式。作為中介角色的中山大學不僅與有榮焉,也代表大學社會實踐可展現的跨領域能量。
象徵團圓中秋節來臨,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團隊也期待像月光,關照更多元的議題、整合更多跨領域的力量。
NSYSU 社會實踐中
藝術策展融入國防史蹟 「部署壽山」獲美國繆思創意金獎
美國繆思創意獎(MUSE Creative Awards)公布第二季得獎名單,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現校友服務與社會責任中心)合作在地設計團隊日青創藝、時地設計共同策展執行的「部署壽山—西子灣隧道與全民防衛展」榮獲體驗式和沈浸式-展場設計類(Experiential & Immersive – Exhibition Experience)金獎肯定!作為2022台灣設計展展場之一,「部署壽山—西子灣隧道與全民防衛展」以西子灣隧道附屬防空設施為場域,爬梳高雄百年發展歷史、政權變遷、空間與戰略轉移下的部署關係。透過「部署(dispositif)」的概念策展,揭示場域中異質共構的多重歷史身份,結合藝術想像與設計,將傳說與真實並置,除演繹此空間的歷史,也回應防空避難功能。
USR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風災倒塌木架再製花架 循環利用降低碳排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開設「再生木材永續利用:花架製作」微學分課程,帶領學生經由實作認識循環永續概念。將旗津技工舍因今年颱風而倒塌的木架重新整理,製作成社科院屋頂菜園的植栽花架。不僅讓學生了解廢物再生的可能性、取得木工技能,並減除了廢棄物清運的費用與降低處理所造成的環境碳排放量。
西灣學院辦理參與式藝術體驗講座,探究博物館及原民文化的永續發展
為了推動霧台原住民文化永續,並將原住民生活場域轉化為新型態博物館,教育部USR計畫之【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與OSUN開放社會大學網絡公民參與計畫(OSUN Civic Engagement Initiative)合作舉辦「新世代的參與式博物館 歷史與願景」一系列的精彩座談。本場次由西灣學院趙可卿助理教授主持,邀請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曾芳玲主任以「海洋與大南方:泛南島原住民文化的藝術實踐」為題,討論原住民文化的詮釋以及藝文場域的轉型。
翻轉弱勢生 中山大學聯手薪傳書店免費課輔
為打破弱勢家庭世代複製,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嘉義民雄薪傳二手書店,今(14)日舉行「薪傳高雄分部揭牌典禮」,招募大學生免費輔導清寒與低成就學生課業,以大規模一對一免費補救教學,期能翻轉更多弱勢孩子的命運。
山林教育從身邊開始 柴山生態環境與獼猴友善體驗課程
向原民學習山林倫理也是中山大學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臺」計畫的目標之一,我們的山林教育系列課程首站:「柴山生態環境與獼猴友善體驗課程」就從柴山出發,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也是中山校友的美美老師,實際走到山上”超”近距離認識獼猴生態。
HISP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市場變教室 中山大學攜國高中展教育創新成果
為協助高雄過渡社區打造社會韌性,透過人文研究及社區參與,在地議題找出合適解方,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地方教育單位,與前鎮高中、興仁國中共同舉辦「前草大教室-聯合成果展」,分享數年來推動地方創新教育的成果,以「教育創新」為策略,期望建立新一代學子對於家園的自信與認同。
地方創生 IN!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中山社會實踐,還有那麼多
各校社會實踐相關新聞
本月精選好文
各期電子報
國立中山大學電子報2023年9月號 第36期
發 行: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 社會實踐組
總編輯:楊靜利
主 編:吳涵瑜、陳志維
編 輯:葉玟礽、林莛瑄、孫御翔
共同編輯:國立中山大學 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HISP高雄灣岸創生計畫、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日期: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