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的情緒和感受對都市規劃與管理至關重要,它們說明了城市的真實體驗、城市的優點和市民眼中的日常問題。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HISP)舊港區團隊在三月及四月分別辦舉辦了兩場手繪地圖工作坊的場次,這次四月二十九日的活動則邀請了鹽埕區的鹽埕國小、忠孝國小、光榮國小等學生與家長參與手繪地圖工作坊,希望藉著親子的觀察,打開鹽埕區府北里與街道、感受與身體記憶的連結。
街道、公園、住宅或商場是城市裡重要的空間,「宜居」街道也是關乎都市設計與居民幸福健康的重要要素,街道上豐富的社會生活、景點的多功能與複合性,像是:商店、小吃店、廟宇、咖啡館、行道樹下、河流等等具有社交、休憩、交換資訊與聯絡感情的多功能,是珍雅·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增加積極生活體驗、社會包容與在地經濟繁榮的重要條件。這些地方豐富並富有開放交往的場所,強化了社會紐帶。相反的,具有危險性、恐懼、悲傷、停滯、猶豫不疑、原子化、疏離感、麻木等等也是城市中會出現的情緒。
本次的工作坊,中山HISP工作團隊藉由建立不同色彩跟感覺的連結,邀請大人小孩畫出城市裡的喜悅與恐懼。這次的工作坊,色彩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徵與任務。例如:黃色物質代表了放鬆、開心、愉悅等等歡樂與步調緩慢的地方。紅色物質,則象徵了危險、警戒、陌生不安等等的地方。並藉著觀察與觸摸,利用拓印來記錄地方裡的形狀、觸感。
觀察過程把學員散布在三個街區,體驗不同街區的人群來往與空間流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帶領著孩子,體驗街道上的交通工具、陌生人群的距離、建築的不同紋理等等。也和街道上的商家、遊客、居民、遊民、不同年齡的人群、動物、植物等等互動。可以發現這一群國小三到五年級的學童們對於有顏色並且活生生的動植物、開曠的空間感、特殊的建築中感到自在,並有如脫韁野馬一搬,自由奔馳。有些學童則在經過車流繁忙的街道時,會緊緊牽著家長的手;藉著他們對家長的依附,也表現出空間的安全與危險性。
街道上各個地方的情緒性質是不同的,經過這次情緒與手繪地圖的串聯。可以發現綠色與黃色可以跟兒童的遊樂場所及人群聚集的場所連結;紅色則跟繁忙的交通、快速通行的小型客車、機車有高度關聯;學童大多注意環境裡的細節:像是植物的果實、貓狗、松鼠、鳥類等等,家長則在一旁叮嚀值得紀錄的事物,並向工作人員解釋他們過去對這個地方的使用及原因。在經過愛河邊時,A組的家長就表示,他們只會讓小孩在靠近歷史博物館的那一側活動;而河西路的愛河北段,因為有不少閒晃的人士,會避免讓小孩在此處騎車。透過家長的解釋,也讓我們理解學童地圖上的顏色標示。
透過手繪地圖工作坊,我們在街道上喚醒原來忽略但重要的情緒覺察。中山大學團隊未來將透過更多與地方互動的系列活動,探索更多民眾深度想法。「府北拿麼大-手繪地圖工作坊」在接下來的月份會持續辦理,擾動更多民眾共同關注府北區域的發展。中山大學團隊也會持續透過教學、研究、實踐的方式,陪伴這個區域的居民,共同描繪對於理想家園的夢想,實踐中山大學對於在地社區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