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零廢棄

永續

因應全球環境變遷與發展問題,聯合國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國立中山大學以2048年最為全校碳中和目標年,積極透過教學、研究與社會參與,落實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推動。

 

2022年,國立中山大學由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籌畫,結合學務處、總務處、學生會,以及本校各研究中心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共同規劃「中山永續月」活動,透過系列座談會、生活節、二手市集、專業課程與主題論壇,帶動全校跨領域師生以實際行動推動永續創生。2023年,「中山永續月」活動觸角延伸到校外,結合不同領域團體,結合更多元性的永續議題,讓更多大高雄地區的民眾認識永續議題。

 

2024年,中山大學持續升級、擴大影響力,串聯公部門、學術界、民間團體等全國關注永續發展的夥伴,

以多元活動培育永續理念,以實際行動展望全新未來,攜手社會各界力量,一起推動淨零廢棄,用愛讓環境永續。

活動列表

演講
時間 活動名稱 辦理單位
4/22(一) 【山林創業-自己的人生自己創/闖】

講者:羌虎跨域生活王南雁創辦人

USR 霧台NATIVE
5/17(五) 【走進文化與自然之山,把故事帶回人間】

講者:登山作家 雪羊

USR 霧台NATIVE
5/24(五) 【國際碳權趨勢】

講者: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蔡宏政主任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5/24(五) 【大學永續推動觀察】

講者:天下雜誌 熊毅晰總監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工作坊
4/25(四)  「循環經濟基礎工作坊」 USR城市共事館
4/26(五)  心靈桌遊工作坊 USR產學合創
5/14(二) 「氣之遊」IDG 工作坊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5/23(四) 「艾兒別哭」環境桌遊工作坊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主題活動
4/19(五) 2024高屏地區永續環境與能源管理研討會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4/26(五) 國家永續發展獎教育類說明會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5/11(六)-12(日) 「守護我們的家 從i開始」家樂福永續論壇暨展覽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5/18(六) 循環綠活節 USR城市共事館
5/23(四)-24(五) 中山永續零廢棄市集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5/23(四)-24(五)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年會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6/1(六) 2024中山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論壇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6/20(四)-6/21(五) 「永續創新、成就未來」112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 校責中心與其他單位
其他活動
4/23(二)、5/10(五) 左營合群社區公共美化活動 HISP人社計畫
4/24(三)-5/29(三) 鹽埕府北樂齡健康促進課程 HISP人社計畫
5/17(五)、6/25(二) 前鎮興仁國中食創課程 HISP人社計畫

主要活動內容

國家永續發展獎教育類說明會暨校園觀摩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為表揚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單位,以鼓勵全民參與永續發展推動工作,落實永續發展在地化及生活化目標,實現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訂定國家永續發展獎選拔表揚計畫,依據共分為教育類、企業-製造類、企業-非製造類,民間團體類、政府機關類,於每年度舉辦評選與頒獎。國立中山大學於2024年榮獲「112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2024年或主辦單位邀請於本校共同舉辦南區說明會,分享本校永續發展推動經驗,同時進行實地參訪。

 

活動時間:2024/4/26 (五)

活動地點:國立中山大學校友中心西子樓(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16號)

參與對象:報名國家永續發展獎之南部機關團體

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10:00~10:30 報到
10:30~11:30 說明會
11:30~13:00 用餐
13:00~14:20 得獎單位經驗分享

1.國立中山大學

2.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3.雲林縣虎尾鎮廉使國民小學

得獎單位QA
14:20~14:30 中場休息
14:30~16:30 實地觀摩 (中山大學海工館、海資系標本室、西灣藝廊、西子灣隧道防空洞)
16:30 賦歸

國立中山大學校園觀摩

國立中山大學海工館綠能屋頂

中山大學海洋學院為全校最早推動太陽能光電屋頂區域,並由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師生共同籌組「綠屋頂志工團」,推屋頂菜園以增加都市綠化面積,不僅可以固碳還能為頂樓層降溫,並參加聯合報系舉辦「願景工程Action影音競賽」,獲得台灣大永續推手獎類「評審獎」。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技暨資源學系標本室

由海科院11位老師共同打造的三間海洋生物科技與多樣性展示室,陳列歷年學生活動「南海岸生態研習隊」所採集與製作的海洋生物標本,展示內容包括甲殼類(螃蟹、蝦子、寄居蟹等)、棘皮動物(海膽、海星、陽隧足等)、螺貝類、魚類、珊瑚、藻類及礦物共七百餘件標本,將海洋教育以寓教於樂方式傳遞出去。

360藝文空間-西灣藝廊(西子灣蔣介石行館)

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內的高雄市市定古蹟「西灣藝廊」(西子灣蔣介石行館),歷經540天修復作業,以全新名稱「360藝文空間」面貌亮相,展現其復古風華與再生。中山大學強調,「360藝文空間」日後仍規劃作為藝文展演場域,包含舉行講座、展覽、演出等。

西子灣隧道防空洞

哈瑪星直通中山大學的西子灣隧道,壁面有通往隱藏版的防空設施,是一條長達400公尺,可容納兩千多人避難的港區防空設施,至今還掛著「高雄港務局戰時指揮部」的牌子。在歷史與地理位置上具特殊意義。通道內曲折交錯,讓人有種時空旅行的感受,內含避難、醫護、行政等舊港務局戰時指揮部的設施空間,目前由中山大學進行管理,不定期舉辦相關文史導覽及藝文展覽活動。

主辦單位: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協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


山林創生與文化系列講座

生長與臺灣,山川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山林文化也是原住民族代代相傳的知識寶庫。西灣學院USR「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臺」計畫,推動【山川教育及環境永續】系列課程,從多元的角度帶領學生親近山林、走進山林、淨化山林。透過認識自然環境,學習冒險犯難精神,培養山川永續之理念。

結合2024中山永續月活動,特別舉辦山林創生與文化系列講座,邀請羌虎跨域生活創辦人-王南雁與山林作家-雪羊(黃鈺翔)兩位講者,分享從不同專業的本質學能,如何帶領民眾拉近與山林之間的距離。

講座(一) 山林創業-自己的人生自己創/闖

講者: 羌虎跨域生活創辦人王南雁

山林活動可以是志業,也可以是事業。羌虎跨域生活創辦人王南雁,將學生時期的興趣,結合工作事業上的專長,帶領更多民眾走入山林,也讓山林教育進入我們的生活。

 

活動時間:2024/4/22(一)

活動地點:海工2001

參與對象:【創業講堂】課程學生

羌虎跨域生活創辦人 王南雁

 

羌虎跨域生活 創辦人,籌辦登山教育、海外健行等戶外活動不遺餘力,登山經歷超過15年,足跡橫跨歐洲、亞洲,遍佈荒島、沙漠、古道、世界高峰,2019年起倡導「獨立自主登山新概念」,已超過千位學員響應,希望藉由登山,推廣由自己出發,掌握自己的生命與影響力,挑戰世界與人生各種不同極限,拓展智能與體能邊界。

    – 專長領域:

*登山教育

*獨立自主(登山)新概念推廣

*海外健行

*戶外活動籌辦

*野外精緻企業訓練實戰體驗

*百人菁英野外實戰營

*ESG與地方部落文化結合

*野地實戰工作坊(軟知識與硬技術結合)

 

   – 專業經歷:

*「獨立自主登山能力養成計畫」課程從2019年開始至今已培育超過千位學員

*培訓超過300名學員,從零開始,跨越四天三夜戒茂斯嘉明湖

 

 

講座(二) 走進文化與自然之山,把故事帶回人間

講者: 山林作家 雪羊(黃鈺翔)

山林作家學羊,透過雙腳踏片臺灣大小山岳,用文字記錄山林文化點滴。帶領學生建構台灣山林、登山發展之脈絡,深度認識臺灣的山,分享採集自然寫作素材之途徑與案例。

 

活動時間:2024/5/10(五) 10:00-12:00

活動地點:圖資10樓TED演講廳(SW1008)

參與對象:【保育、地景與社區】課程學生,其他對山林文化有興趣之中山師生

登山作家 雪羊(黃鈺翔)

 

臺大森林系學士/新聞所碩士畢,經營近15萬人追蹤之Facebook粉絲專頁「雪羊視界」。登山超過十年,完登台灣百岳,海外攀登過吉力馬札羅、梅樂峰、列寧峰到世界第七高峰等。長期致力山林議題與教育,期許自己成為稱職的山岳報導者與導師。著有《記憶砌成的石階》,並擔任千萬紀錄片「赤心巔峰」電影編劇,以及節目「上山下海過一夜」山岳合作夥伴之一。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USR作為 NATIVE 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

合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


中山零廢棄永續市集

為回應全球環境變遷與2030永續發展目標,辦理「中山蚤の市」二手市集活動。本活動凝聚了學生社團-中山永續社、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環境保護暨校園衛生中心以及總務處、國際處、學生事務處宿舍服務組等校內單位的合作。亮點特色包括永續的多元參與和資源循環。透過二手市集,我們鼓勵學生將不再需要的物品進行交換或出售,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浪費,同時也降低對環境的負擔。活動以行動實質促進校園永續發展,物資再利用,打造永續校園生活。

 

活動時間:2024/5/23(四)、24 (五)

活動地點:國立中山大學 社管長廊、菩提樹廣場

參與對象:中山大學學生、社區居民

活動流程:

0523(四) 0524(五)
10:30-11:30 物資減重派對測量 12:00-18:00 市集活動 l   永續小學堂

l   永續知識大考驗

l   無包裝商家概念推廣

l   二手物義賣

12:30-12:45 市集開幕
12:00-18:00 市集活動 l   永續小學堂

l   永續知識大考驗

l   無包裝商家概念推廣

l   二手物義賣

18:30 物資減重派對結果公告

活動內容

永續小學堂

在市集中設置永續展覽牆與留言分享牆,彙整中山大學近期各學院永續相關新聞與成果,標註相對應SDGs指標與活動成果說明,讓學生能清楚了解中山永續推動相關活動。為響應環保,現場不發送摺頁,以電子文宣發送,小學堂展覽牆內容也將展示於永續月各個活動現場以及永續月活動宣傳。

永續知識大考驗

搭配永續小學堂,設計永續互動題目與永續商家獎品或抵用券兌換機制,邀請同學一同互動了解永續知識,並以定點設攤或市集隨機街訪形式,後續會將互動過程拍攝成短影音影片,用於校內永續議題推廣宣傳。

無包裝商家概念推廣

市集邀請無包裝商家或餐車,並提供現場餐具租借,增進學生對無包裝商店的認識與消費觀念的轉變。預計邀請商家於市集中不定期街頭短講,分享創業理念、品牌介紹與永續推廣意識。

二手物義賣

與環境保護暨校園衛生中心合作,協助在市集前募集校內行政單位不需要且能使用的二手物品,於市集現場進行義賣活動,義賣以誠實商店形式,讓同學自行估價決定,自由樂捐。市集現場也收取學生想要捐出且狀況良好的二手物品,一同進行義賣。義賣所得將全額捐於中山大學學生急難救助基金。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

共同主辦: 國立中山大學學務處、國際處、永續社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工作坊

為推動臺灣高等教育發展永續校務治理、強化永續教學研究,由9所國立大學共同籌組「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並於每年度舉辦「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工作坊」,進行校務永續治理之經驗交流分享。2024年度工作坊由國立中山大學主辦,結合高屏地區環境與產業現況,以及本校永續發展之學術特色,規劃包含「柴山台灣獼猴生態認識」、「SDGs-艾兒別哭・為潔淨空氣而戰」桌遊體驗、「全球碳權趨勢」、「大學ESG發展觀察」以及「聯盟學校綜合討論」。讓參與學校之聯盟會員可共同提升高等教育之永續推動。

 

活動時間:2024/5/23(四)、24 (五)

活動地點:柴山山區、中山大學校區

參與對象: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學校代表

活動流程:

  時間 上午   下午
5/23(四) 10:30

12:30

柴山獼猴生態體驗

主講: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地點: 柴山山區

14:00

16:00

「艾兒別哭・為潔淨空氣而戰」桌遊體驗

主講: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中心 王家蓁主任

地點: 中山校友中心西子樓中信廳

5/24(五) 09:00

12:00

主題演講
09:00-10:20演講(一)-全球碳權趨勢(暫定)
主講人: 中山大學碳權服務與研究中心 蔡宏政主任10:30-12:00演講(二)-大學ESG發展狀況(暫定)主講人: 熊毅晰《天下》調查中心總監兼編輯部副總主筆、天下永續會負責人地點: 社科院小劇場
14:00

17:00

聯盟學校交流會議

14:00-14:15 活動開場與長官致詞

14:15-15:15 議題(一)交流分享

15:15-15:30 中場休息

15:30-16:30議題(二)交流

16:30-17:00 綜合討論

地點: 行政大樓5007會議室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

呼應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臺灣高等教育界共思攜手推動永續,共9所國立大學發起成立「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期盼建立高等教育機構間的交流網絡,共享大學永續治理相關資訊與知識,共同肩負大學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過聯盟交流網絡,分享永續治理經驗;匯聚各校由下而上的永續動能,將臺灣高教永續量接軌國際,擴展永續視野。

聯盟學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

參與講者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由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林美吟所創立,致力於台灣獼猴生態導覽、教育宣導、友善獼猴推廣,讓更多人願意理解獼猴。希望透過宣導台灣獼猴的正確知識,傳遞和獼猴和平共處的知識與祕訣,翻轉大家對台灣獼猴的刻板印象,期待人和猴子彼此泰然自若,沒有緊張、沒有害怕,為協會推動的期望與目標。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 王家蓁主任

國立中山大學於2016年創立全亞洲唯一之「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以改善當前空氣汙染及PM2.5對地球環境生態以及人類健康危害為宗旨,整合各個與氣膠議題相關之領域,包括由氣膠基礎科學到氣膠於大氣、海洋、生態環境、人體健康之影響乃至氣膠於生醫領域的應用,並集結化學、物理、生醫、公衛、環工、海洋、教育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交流對話;中心同時也將積極推動與氣膠科學相關產業間之產學合作、在地鏈結、循環經濟及價值創造。

王家蓁副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專任副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專長﹕氣膠物理化學、氣膠生醫科學、分子光譜、化學反應動力學、生物物理化學、小分子及植物新藥開發、PM2.5污染源防治及淨化、實驗設備開發設計

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蔡宏政主任

本中心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週邊單位,包括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公益捐助成立,今後將推動產業與政府公部門淨零與循環經濟協助開發淨零循環經濟系統與技術。中心以永續環境議題為導向,整合國內學術研究單位、政府公部門及在地產業進行連結與合作,並推廣如循環經濟、溫室氣體、水足跡、碳足跡、能源管理系統及碳中和等課程及相關論壇等學術交流。

蔡宏政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專任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社會學系博士

專長﹕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化理論與實務、全球化與海洋事務、東亞區域發展

《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熊毅晰總監兼編輯部副總主筆

政大新聞系畢業,於天下雜誌集團任職十餘年。歷經《e天下》月刊主編、《天下雜誌》主筆,主跑路線涵括高科技、傳產,及房地產等行業。2015年任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主任,負責《天下》、《康健》、《CHEERS》、《親子天下》等天下雜誌群內各大民調與企業調查專案。 對新聞工作懷抱熱情與使命感,於《天下雜誌》群任職記者期間,曾獲「卓越新聞獎」、「金鼎獎」、「兩岸新聞報導獎」等;接任天下雜誌調查中心主任一職後,將過往積累產業知識與經驗融入各調查專案,持續為追求公平而美好的社會而努力。(照片與文字來源: 天下雜誌)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

協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論壇

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推動環境共好,國立中山大學2022年起每年籌辦「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論壇」,深化大學、企業、公共組織、在地社區的跨領域合作。自2023年起我們將論壇活動移展至校外,讓更多高雄民眾認識及關注永續議題「永續」不僅只討論自然環境,也包含人文社會如何永續發展,讓有價值的文化可以保存流傳。2024年我們以【寫給下個世代的永續備忘錄】為題,與高雄民眾共同思考從文化的角度,如何推展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

 上午場次主題為「以文化視角紀錄與思考永續發展」

邀請來自文字工作、影像紀錄與生態攝影的專家,分享他們如何透過不同的視角及文化工具,紀錄並探討環境及永續議題。

下午場次主題為「用文化橋接與大學與社會的實踐連結」

由五組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團隊分享,如何以文化做為媒介,串聯學校、學生與社區民眾,將學術能力運用於社會實踐,創造更多元的社會價值。

本次活動偕同高雄在地文化夥伴「高雄文學館」共同合作,將文化的影響力擴大,邀請更多在地民眾共同關心文化、自然以及永續發展的連結,用文化力量豐富更美好的永續環境。

 

活動時間:2024/6/1 (六)

活動地點:高雄文學館文學沙龍(801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參與對象:國立中山大學師生;關注以文化推廣、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的相關民眾、團體。

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上午 以文化視角紀錄與思考永續發展
10:00-10:05 論壇開場  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羅景文副教授
10:05-10:35 聯合報倡議家/文字工作者  陳欣媛策略總監
10:35-11:05 公視《我們的島》于立平製作人
11:05-11:35 USR中心評估企劃組長/暨南大學助理教授 劉明浩
11:35-12:05 綜合座談與Q/A
下午 用文化橋接與大學與社會連結
14:00-14:10 論壇開場-中山USR推動辦公室 楊靜利執行長
14:10-14:25 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
14:25-14:40 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
14:40-14:55 USR《作為 NATIVE 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計畫
14:55-15:10 HISP《從過渡到轉型:以創意發展高雄灣岸韌性社區》計畫
15:10-15:25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15:25-16:00 綜合座談
16:00 賦歸暨場復

 

上午場-以文化視角紀錄與思考永續發展

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羅景文

羅景文教授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代系主任,研究領域為民間文學、越南漢文學、古典小說。

由於對民俗文化、民間文學有濃厚興趣,時常在廟埕與墓埕之間尋找故事,著有《高雄大社青雲宮神農信仰文化誌》、《憂國之嘆與興國之想──越南近代知識人潘佩珠及其漢文小說研究》、《閩風拂斜灣,青衿覓陰光:高雄陰廟采風錄》等二十餘種論著。

聯合報倡議家 陳欣媛策略總監

《倡議+》自 2018 年 7 月平台成立、搭建社會責任生態圈、串聯企業與社會企業轉動善的能量,2022 年持續對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攜手關鍵伙伴,共同倡議,讓臺灣因為倡議家而更好!

  • 聯合報系融媒體事業部策略中心總監
  • 聯合報系倡議家永續策略諮詢&橘世代平台策略規劃
  • 5% design action 資深顧問
  • 玩具圖書館協會資深顧問
  • 逆風劇團理監事
  • DFC 合作媒體夥伴&奉茶合作媒體夥伴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于立平製作人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節目製作人,長期投入環境生態影像報導。《我們的島》是臺灣唯一以「 環境」為主題的新聞性節目,在當今以政經娛樂為主流的媒體環境下逆勢而行,成為歷史最悠久的環境節目,今年更榮獲第12屆總統文化獎「社會改革獎」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助理教授 劉明浩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碩士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

專長:社區工作、生態攝影、政策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授課項目包含:永續發展與保育人文學專題、生態博物館、昆蟲博物館、國際保育事務與在地實踐、社區保育與調查技術、埔里的蝴蝶、攝影的生態關懷

下午場-以文化視角紀錄與思考永續發展

主持人: 國立中山大學USR推動執行長 楊靜利教授

現職: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

國立中山大學學務長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博士

經歷: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

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

本計畫為中山大學推動歷程最悠久的USR計畫,團隊從在地一路走向「全球在地(Glocalization),透過「循環永續的環境」、「深耕地方的文化」及「公平包容的社會」三大面向,推動「邁向永續轉型」之目標。在前期基礎之上,本期以「形成循環永續轉型的行動網絡」、「促進地方文化深耕與轉譯創生」、「培養具多元包容及全球在地實踐力的永續人才」三主軸,植入永續轉型的 DNA,從創新課程、在地場域經營到串連國際社群,達到「深化國際永續轉型實踐的雙向夥伴關係」。串聯及地方創生等跨國共備教師社群,培育具實踐力的跨域人才。

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

本計畫延續「合作式培力推展服務」(Cooperative Empowerment and Extension Service, CEES)之主軸,與企業夥伴、地方政府、地方團體組織、在地社區共同做,導入具備永續概念的專業模式,建構跨領域的協作平台。透過「建立公共事務協力平台」、「學用合一課程連結企業實務實作」、「與企業共創在地實踐的永續機制」以及「將導入影響力分析工具於專案管理」四大策略,推動永續管理人才之培育,達到振興地方場域,發展創新方案;培力社會設計與問題導向學習之永續管理人才;擺渡各方資源,促進在地共融;傳達社會實踐造成的改變與價值,作為本計畫之重點目標。

USR《作為 NATIVE 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計畫

本計畫以原住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米」為核心,針對魯凱農業經濟、傳統文化、智慧科技進行研究踏查;並結合中山師生所學,協助族人推動傳統農業復耕與文化保存創新,建構傳統友善農作示範耕地。以魯凱民族為核心,結合Nature(自然生態農業研究)、Art(藝術教育與文化保存)、Technology(創新科技思維導入)、International(國際山林永續串連)、Venture(生態教育及冒險精神)、Education(原民知識傳承推廣)六項議題,整合為「NATIVE 文化生態博物館」之計畫主題。透過「文化」、「創生」、「教育」三大執行策略,推動霧台鄉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的終極目標。

HISP《從過渡到轉型:以創意發展高雄灣岸韌性社區》計畫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以介入高雄灣岸地區(左營、舊港與前鎮草衙)的「過渡社區」為首要工作,陪伴社區挖掘在地文化、推動數位發展與公民參與,促進社區再生轉型。隨著計畫的研究發現,顯示在地社區面對各種衝擊時,需要更強的「韌性」,才能有效面對相關的各種難題,這也是本計畫希望協力進行的工作。計畫將以創意活動陪伴灣岸過渡社區發展轉型成為「韌性」社區為主要目標。透過VACCINE-「遠見」(vision)、「同盟」(alliance)、「創意」(creativity)、「共作」(collaborate)、「跨學科創新」(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網絡」(networking)、「賦能」(empower)方法論為主要策略,希能藉此培養在地社區發展出具有文化韌性、經濟韌性、環境韌性與社會韌性的「韌性社區」。

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國發會2021年提出「地方創生2.0」,加強關注青年返鄉培力,除持續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同時透過「青年培力工作站」及「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計畫,支持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推動創生事業。而國發會為落實在地輔導服務,引導地方創生創新實驗行動,因此於北、中、南、東設置地方創生分區輔導中心。

南區輔導中心(簡稱南輔中心)由國立中山大學承接,服務範圍涵蓋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澎湖縣等6縣市,亦邀集國立屏東大學、左腦創意行銷有限公司與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等聯盟夥伴單位組成專業團隊,期許做為南部地方創生的「發動機」,藉由經驗分享與資源媒合,引導地方創生之實踐與社會創新。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共同主辦: 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USR作為 NATIVE 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國科會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其他系列活動可洽主要辦理單位與計畫團隊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共同主辦: 臺灣永續治理大學聯盟、國立中山大學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

協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學務處、國際處、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USR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計畫、USR作為 NATIVE 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國科會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