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山新聞/西灣學院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中山大學USR「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由高雄舊港新灣出發」計畫團隊舉辦USR夥伴關係建構與運作論壇,探討「社區創新與共生」、「東高雄文化路徑與跨校夥伴關係」、「國際經驗分享」3面向議題,邀集大學與在地創業者分享USR計畫執行中,在場域內或國際連結所遭遇的真實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質方法。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王宏仁院長表示,論壇豐富多元,在三個場次的議題分享下,圍繞於夥伴關係建構與運作,從中可學習到學術界與地方產業之間的關係,如何一起將課程與活動引入,串接地方的社會資本,達到大學端與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任務。
論壇邀集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海大學、長榮大學、實踐大學、文藻外語大學等多所大學USR計畫執行經驗豐富講者,以及苗栗老寮Hostel創辦人邱星崴、高雄旗山山澗八里共識會陳宗卿以及美濃米濃聚落創辦人陳佳鴻分享社區面的夥伴關係。因疫情之故,論壇採遠端連線直播方式進行,對應後疫情時代下的參與方式,講者和與會貴賓一同在線上分享寶貴經驗,提出問題討論,展現後疫情時代下的人群交流的模式,線上論壇的聚眾亦是體現夥伴關係之建構與運作。
論壇第一場次由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洪世謙所長擔任主持人,與東海大學建築系蘇睿弼教授、旗山山澗八里共識會陳宗卿代表以及老寮Hostel邱星崴創辦人一同分享社區創新與共生議題。蘇睿弼教授深耕於台中市中區,藉由修繕老屋經驗進入舊城區,舉辦一連串的街區工作坊和出版品,找到與社區共好的模式。陳宗卿則分享經營社區的動力,他藉由咖啡產業,改變年長者參與社區的方式,擾動社區,進而推展旗山和內門八個里的觀光。邱星崴提及從苗栗的社會參與到創業階段,創設老寮Hostel青年旅舍,引入青年人打工換宿,為農村產品拓展新活路的心路歷程。
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楊士奇教授為第二場次主持人,與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翁裕峰教授、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杜嘉玲教授以及米濃聚落陳佳鴻創辦人一同分享東高雄文化路徑與跨校合作議題。翁裕峰教授分享除了馬雅各以外的東高雄路徑紀錄者,這些故事可以串聯東高雄區域,思考從歷史文化、產業等關係,營造區域的產業各點之間的連線,成為區域特色。長榮大學杜嘉玲教授論述熱門議題ESG,在淨零排放的績效指標下,民間組織與大學的角色,該如何從中落實人才培育與執行,都是在國家發展下的考驗。陳佳鴻分享自身職涯的策展與行銷經驗,也提到返回美濃舉辦市集創業後,結合市集活動與水文,打造獨一無二的美濃魅力,也讓更多人重新造訪美濃。
第三場次由中山大學基礎教育中心江政寬教授主持,文藻外語大學蔡介裕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童靜瑩教授以及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吳亦昕教授一同分享國際經驗。蔡介裕教授分享計畫架構,與文藻外語大學的東南亞系語言軟實力,在執行USR計畫過程中,面對新住民與移工在台灣的內與外交流,透過與地方關鍵人物牽線,得以開展與台灣島內的外國住民的對話與實踐陪伴。接著是童靜瑩教授分享在國際連結計畫中,如何藉由地方產業、大學課程與跨國日本信洲大學校級MOU三方連動,產生對應的教師社群與課程內容,透過跨產業的討論帶領觀光系學生迎向國際。吳亦昕教授則分享中山大學團隊的國際連結經驗,透過與日本千葉大學、筑波大學、愛媛大學、名寄市役所與氷見市役所等大學或市役所合作,在通識課程規劃日本文化概論、飲食與文學地方、創生研究與實踐等課程,使修課學生能與日本做連結。在後疫情的當下,透過線上交流取代實體移動,成為趨勢所在,跨國經驗的數位化,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