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謝欣珈

責任編輯/ 王珮蓉、陳志維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以下簡稱公事所)每年都會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實習,透過實際場域的踏查認識,期望為社區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磨合,也讓學生省思社會責任對於自身的意義。公事所謝政勳老師認為:「這是在學校教育很重要的一環,讓學生知道社區在幹嘛、農村在幹嘛,有什麼問題、有什麼面向、什麼該注意的,這就是學習;不然僅止於想像。」如何走出校園讓學術能夠接地氣,真正發揮社會責任並來良性進步,對於「公共事務」來說,是一堂必修的課題。

 

如同多數台灣偏鄉,高雄旗山大林社區人口老化的問題十分嚴重,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莊澤榮提到:「整個社區人口在老人比例上就佔了三成,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夠有年輕人進來,可以讓社區比較有活力。」透過旗山區公所推薦,並在評估社區意願及發展需求後,中山大學的學生在2018年夏天進入盛產黃金檸檬的旗山大林社區進行社會實踐實習。學生首先要認識當地,更重要的是和社區長輩建立感情,學生劉佳融想起社區的阿公阿嬤直呼可愛「跟我們一起吃飯,他們覺得很有趣,很像看孫子的感覺。」而在彼此認識後,學生所面臨到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可以帶給社區什麼?」。

「雖然我們一直在想我們要給社區什麼,在與理事長談過後發現,其實社區並沒有期待我們要給他們什麼。」劉佳融談到。然而,如何「溝通」就是學習的一部分。計畫成員中學校、社區與區公所三方角色不同,目標上會有落差,學生如何相互磨合、平衡呈現,都是時間與耐心考驗,過程中收集社區問題,並逐漸收攏、整合並做呈現與反應。

 

在社區內部,民眾想法也有所不一,曾是越野單車國手,後來返鄉的青農莊承翰也常有些創新想法,但直接提給一干擁有豐富經驗的「叔叔、伯伯」們,對他而言其實是有難度的;不過,如果由來村裡作客的大學生口中冒出來,那就不一樣情形了。透過這樣的機會,學生成為溝通的橋樑,莊承翰和學生們設計「檸檬食農教育」遊程,從認識檸檬的生長過程、採果體驗到製作醃漬檸檬,參與者同時學習農村知識,品嘗自己收穫的成果,也真實了解農民的辛苦。另外,學生與社區居民討論「在地知識學」的遊程,設計社區景點參訪:百年芒果樹、平埔族群公廨、香蕉集貨場,到百年打鐵舖「吉豐打鐵店」嘗試鍛造。社區現任理事長宜錦茂談到,大林社區從未有這麼多的大學生來加入,阿公阿嬤不停地笑臉告訴他,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十分美好,未來也將會持續保持夥伴關係,同時嘗試與鄰近的旗山農工、實踐大學合作,希望更多地青春活力為社區塗上鮮艷美麗的色彩。

學生團隊透過營隊製作了兩支短片:〈大林的故事〉、〈檸靜的夏天〉,分別介紹旗山大林社區以及學生進入農村之後的反思。學生透過這樣的營隊,發現社區裡豐富的人文遺產、歷史古蹟、和長輩的熱情與無私,也體驗到青農的處境難題、社區人口老化與外移的困境,都市的學生逐漸接上了農村地氣,觀察農村社區真實的血肉與紋理,實際在不同單位間溝通、連結、妥協,這些都是面對公共議題最直接的練習。「直到這次實習過程結束,我依然認為大林社區給予我們的,比我們給予社區的要多。」學生王予柔在實習心得中這樣寫道。從最真實的相處開始,彼此了解認識,共同發現面對並且解決問題,最後產生的並非誰幫助了誰,而是讓學生和社區開始有了無形卻真實的連結。

大林的故事

檸靜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