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本校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強調「運用知識,走出校園」的實務課程,為回應「在地連結」與「學用合一」兩大學習重點,於12月20日,辦理台南市官田區地方創生案例參訪見學活動。邀請「企業永續與地方創生」共學群師生、本校社會實踐與研究發展中心人員、USR社會實踐團隊,參訪「大崎‧藝農號」、「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兩處特色地方創生案例,透過實際觀摩地方創生工作,瞭解創生工作的甘與苦,以及推動地方事務所需的重要實務經驗。
「企業永續與地方創生」共學群主持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郭瑞坤表示,地方創生具有一定的複雜性,要如何在各式挑戰中,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穩健持續地經營,是地方工作中重要的一環。郭瑞坤教授強調,營運發展是任何事業體重要的考量,鼓勵有志投入地方創生的學員,能在學習階段多接觸相關案例,儲備產業發展所需的知能。
對於耕耘在地的青年來說,地方創生除了解決在地課題外,更重要的是對於「安居樂業」的想像。「大崎‧藝農號」創辦人林建叡,在臺南藝術大學求學期間,便投入台南市官田區大崎里的社區營造工作。他結合「農村體驗服務」與「親子休閒活動」,發展出「村是遊戲小島」的概念,建立在地活化的商業模式。以在地的藝術耕耘者自居,透過「農村創藝」進行「老屋活化改建」,規劃村落公共設施,讓在地人的生活產生連結。林建叡表示,要把地方事務當作個人事業做經營,要經過不斷地試錯,找到營運的平衡點,社區工作不只是服務在地,而是一社會共好價值的實踐。
台南市官田區同時也是全台最多的菱角產地,參訪團隊接著拜訪的「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以節能高效的炭化製程,將「廢棄菱角殼」變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炭」材料,形成「官田烏金」循環經濟品牌。「有限責任臺南市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理事李政憲表示,只要方法得當,對官田區來說,沒有農業廢棄物,只有錯置的生物資材。「官田烏金」建立「空氣、水質、土壤」的循環模式,從「永續經營」的角度,思考地方的資源整合,以及改善地方課題,甚至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參與共同開課的南台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副教授王文雄表示,如何將地方創生提案所創造的商業機會,轉換為品牌商業模式的動能,讓產品具有競爭力,這是在地團隊亟需面臨的課題。本校科技部HISP計畫博士後研究員葉維俐表示,做喜歡且自己擅長的事情,對青年參與地方事務來說相當重要,他們不僅是地方工作者,更是「樂業於生活」的藝術家。
本次參訪見學活動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地區產業導覽」、「特色DIY體驗」,以及「綜合討論與交流」,為參與師生帶來課堂知識以外的學習經驗。本校公事所學生郭庭妤表示,透過參訪交流瞭解青年續留在地的重要因素,是此行最大的收穫。本校化學系學生陳旻對於「菱殼炭」的製程最有感,身為化學系的他發現,透過產品研發將在地物產加值,具有點石成金的效益,讓他對於自身未來的發展非常期待。本校公事所學生陳沛儀表示,本次官田區地方創生案例參訪令人印象深刻,對於移鄉青年來說,在異地打拚必然會遭遇許多難題,如何保持初衷不忘熱情,找到自身安頓的居所,才是持續地方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