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已經是台灣國家發展的新顯學!不僅中央部會與地方各級政府積極盤整資源,地方創生團隊的火苗同步點燃,從北到南,從本島到外島,所有縣市都動起來!行腳南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去年更承接了「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計畫,串聯產業、青年與政府的資源整合,陪伴一位位返鄉打拚者,開出生猛有力的花朵!
南區幅員遼闊、地利人傑,然而因為產業屬性,許多青年忍痛捨下故鄉之愛,選擇至北部就學及就業,以致南區不論在城市或鄉村,人口皆逐漸流失。此刻,逐漸凋零老化的南區城鎮,該如何力挽狂瀾?
國發會為緩解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訂定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期待各界支持地方產業發展,吸引人口回流;而中山大學早在2015年,就結合多項計畫推動地方創生及產業再造,提供全方位頂尖人才與跨域的科研成果,整合全校資源共同投入社會實踐,在旗津、鹽埕、旗山等場域具體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協助地方創生的推動。
產官學協力,搭建地方創生壯闊的舞台
當地方創生百花齊放,中山大學長期投入地方蹲點陪伴,於2021年接下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下簡稱「南輔中心」)的重責大任。工作團隊在過去一年間,已走訪南區六縣市超過上百次,協助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及地創團隊進行資源整合與提案規劃。南輔中心執行長吳涵瑜表示,地方創生這條路不好走,如何吸引北漂人才回鄉發展,進而鏈結南部城鄉、活絡地方,有賴各界一起動起來!能對南部的創生工作貢獻一分心力,是中山大學的責任與使命。
今年,南輔中心攜手資誠永續共同舉辦的「111年南區地方創生 X 企業 CSR」活動中,成功媒合6家企業、9組地方創生團隊,共創13項合作專案。盤點這些成功結合地方創生與CSR(企業社會責任)的專案,吳涵瑜觀察,以知名手搖飲業者「迷客夏」與來自屏東的「深活共構」、台南學甲「幸福良食」的兩案合作為例,對於返鄉的青農而言,他們需要的就是穩定契作的舞台,而發跡自台南的迷客夏,願意採用地方創生的農作嘗試開發新品,不僅向地方創生團隊發出鼓舞信號,更展現出企業支持地方發展的正面影響力!
以人為本,南輔中心「對症下藥」提供客製化支持服務
中山大學以擔當南部之學術、文化、人才培育及產業發展之發動機為願景,衡量自身的條件以後,定調出南輔中心的4大功能,分別是:資源整合平台、資訊互通平台、輔導陪伴平台、增能培力平台。同時,也在近一年與地方公部門及創生青年的互動中,梳理出南區推動創生的困境,並與聯盟夥伴共同規劃出各種對應策略,期待打造「南方智庫」,陪伴南區地方夥伴,一同解決各式的疑難雜症。
據南輔中心觀察,地方創生團隊有0到1(商業模式尚未成熟,需結合外部資源),及1到1 plus(政府資源退場,團隊朝向永續經營邁進)兩個經營階段。南輔中心也因應不同階段,開發出不同施力點。
針對「0到1」階段的團隊,南輔中心透過USR資源與影響力,首先協助返鄉/移居者與家庭溝通,共同消除長輩對於返鄉「是在外面混不好」的偏見,並且協助其連結在地脈動,同時協助「轉譯」較生硬的政策資訊,降低團隊經費與計畫申請的門檻,讓在有意投入地方的青年,有更全面的支持系統,助其打造創生事業。
而針對「1到1 plus」階段的團隊,南輔中心邀集了資誠永續、國立屏東大學等聯盟夥伴單位,共同組成專業團隊,透過不同單位的經營專長,幫助團隊穩定成長,甚至開創新合作模式。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林敬恩副總指出,不只企業重視永續發展,地方創生團隊更需要關注自身能否永續發展,畢竟空有熱情,沒有麵包(商業模式),續航力是不夠的!上半年資誠永續便與南輔中心舉辦「地創五力」系列課程,讓創生團隊一次掌握業務力、關係力、數位力、經營力、創造力這五大永續經營能力;在關係力當中,就植入「企業溝通心法」,讓團隊學習換位思考,從企業永續需求的痛點出發,發想雙方的合作切入點。
從溝通力出發 順接地方創生與企業CSR
反觀企業CSR端,若要投入地方、支持地方創生團隊,有哪些關鍵心法?林敬恩認為,「企業應該從核心本業出發,確立想要長期投入的ESG社會面永續議題,和創生團隊不僅止於一次性的年節禮贈品採購關係,而是彼此可以長久共享資源、共創影響力的永續夥伴!」
吳涵瑜分享,本次「111年南區地方創生 X 企業 CSR」活動中,資誠永續與南輔中心輔導員居中溝通協調的角色相當重要,讓企業和地方創生團隊彼此之間,用對的語言對話,是媒合成功的關鍵因素!近期,中山大學也與多間企業合作,由企業的CSR出資投入在地夥伴關係的建立,結合地方創生行動。不僅如此,2022年起,中山大學更整合校務編制,成立「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希望擴大校友企業與社會實踐行動連結,共同擔負起大學與企業之社會責任,相信透過地方創生、USR、CSR這樣的創新合作模式,可以擴大社會價值效益,為台灣這塊土地注入新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