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志維(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經理)
科技部HISP計畫的環島列車3/10開到台東大學,邀請花蓮東華大學前HISP計畫專案經理謝柏宇,分享成功的駐地經驗。東華大學當時計畫名稱為「安居東台灣」,柏宇負責位於卓溪鄉的太平村(中平部落)。卓溪位於花蓮縣的最西南邊,與台東縣海端鄉、高雄市桃源區以及南投縣信義鄉接壤,主要的族群為布農族。雖然同樣隸屬花蓮,但與東華大學實際的距離相差70公里,單趟車程就要花上1.5小時。柏宇就在這個山高水遠的村落裡,和當地的返鄉青年沙力浪,花了兩年的時間,建立了「一串小米工作室」。
最初柏宇是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以在地主要農產梅子為核心,導入師資開設烘培課程,同時推動小米復耕以及傳統歌謠採集,並結合營隊帶領學生認識部落,也和部落共同撰寫提案爭取資源,拉近關係。但後來與協會的合作卻因選舉產生了一些影響和危急。此時,柏宇認識了要返鄉創業的詩人-沙力浪(SalizanTakisvilainan),兩人運用部落裡一間空屋,嘗試設立文史工作室。
過程中也結合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的服務學習課程,和學生一起思考空間規劃、改造以及營運模式,結合部落生活的文化,集體共同討論、吃飯、實作,並結合學生各自在裝修工程、美術設計等不同專才,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一串小米工作室」正式落成,部落也依照傳統布農儀式,在落成當天殺豬慶賀,象徵沙力浪與團隊們完成一項人生成就,參與學生也獲得實際的成就感,並真正認識部落文化。
除了活動,工作室主要業務是原民文化的書籍出版,初期由沙力浪和計畫夥伴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親力完成。中間慢慢有不同領域的人才逐漸加入,這些朋友有些是透過柏宇戲稱為「誰來晚餐」的不定期聚餐共食,一個帶著一個自然加入,最後當工作室有任何的活動或計畫要進行,大家就會號召一起幫忙。HISP總辦博士後研究員周睦怡也分享到:會讓大家聚在一起最大的動力除了熱情,更重要的就是「好玩」;對團隊來說沒有所謂的失敗,每件事情的重點不在結果,而是中間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感動。
目前工作室的重心仍是擺在原民文化研究以及相關族語出版上,希望朝更專業的出版社邁進,同時也和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合作,進行布農語辭典編譯及數位化工程。並持續的與東華的課程相互連結,透過服務學習以及寒暑假的密集課程帶領學生到部落,共同參與農事及勞作,不僅傳承部落知識,也讓學生親身體驗原民生活中文化倫理。
工作室目前的營運經費,主要來自承接各項專案與原民計畫,但計畫內容也和是工作室的發展相同。柏宇認為計畫能夠順利一路走來,除了學校老師的支持,也很幸運地碰到不同專業夥伴的協助,而雖然距離遙遠,常態性實地踏入場域亦是必要條件。而工作室對部落來說,族人可以來這裡烤火、聊天(喝酒)、使用WiFi,變成一個讓大家喜歡來的地方,也透過這樣的實際認同,「一串小米」可以將更多價值推廣出去。
FB粉絲專頁:@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Tastubuqul tu maduq i malas-Bunun tu papatasanan
延伸閱讀:【文化豐收】從興趣發芽 一串小米工作室 >>> https://reurl.cc/O11Oky
笛娜的話 指引著回家的道路 >>> https://reurl.cc/z88V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