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結合公車式小黃,首創「來去桃源住一晚」兩天一夜共學輕旅行,主打文化深根、低碳漫遊,成果大獲好評。這項由交通部公路局、運輸研究所、中山大學高屏澎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所推動的偏鄉運輸資源整合示範計畫,3月至今共完成5梯次結合交通、觀光、文化、生態的創新共學,調查滿意度逾9成,有專家建議擴大推廣,以提升偏鄉吸引力及能見度。
示範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游尚儒指出,該計畫為「偏鄉跨部會資源整合交通運輸加值服務示範推動計畫:來去桃源住一晚」,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企業永續與地方創生」共學實踐計畫,透過公共運輸加值服務,提升進入偏鄉的交通便利性,讓人們能夠更方便、更舒適的深入體驗當地生活,不只是一次性的觀光活動,而是建立與地方更緊密的情感連結,讓偏鄉成為旅客們另一個流連忘返的故鄉,在地實現「以人為本」、「交通平權」的理念,並透過沉浸式體驗,帶領民眾認識原鄉的珍貴與獨特,更深入理解尊重社區與環境、實現交通與醫療平權的重要性。
「親身體驗就是最好的學習!」蕭姓研究生表示,沉浸式旅遊打破偏鄉藩籬,「桃源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這種結合交通、觀光、文化、生態的共學模式令人難忘,尤其部落居民熱情相邀打「龍球」、在夜雨中射箭,即使拖著疲憊的身軀,但能真誠地相互認識,「真的很開心,有機會還要再來!」蔡姓研究生提到,身為高雄人也少有機會探訪桃源區,透過這次體驗,發覺此處原住民文化與自然生態豐富多元,讓人驚艷,未來會帶親朋好友再訪。來自吉爾吉斯的外籍交換學生Anipa也表示,這趟旅程讓她感受到台灣城鄉與文化的特殊風貌,手作愛玉、射箭、高山野生茶、吟唱原民歌謠都是從未有過的美好體驗,「非常推薦國外觀光客來欣賞這個很特別的地方!」參與共學輕旅行的師生均對部落的熱情好客印象深刻,也在文化交流、生態導覽的沉浸式學習體驗中收穫滿滿。
游尚儒表示,該計畫自3月底到6月共完成5梯次,所有梯次均額滿,包括中山共學群2梯次共30位學生參與,另有3梯次開放社會大眾參加,總計53人次。本次示範計畫獲民眾高度肯定,參與者涵蓋各年齡層,初步調查分析結果超過9成表示滿意,跨世代、不分國籍的民眾均給予高度評價,顯見只要優化公共運輸服務的品質,偏鄉豐厚的自然人文資源有潛力為當地創造農村永續的獨特魅力,得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藉由數次實地踏勘及專家討論,結合教育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協調及深化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和社區伙伴之間的參與合作,確保資源能夠充分整合及最大化效益,不但建立新的觀光與經濟模式,也開創在地實現大學社會責任的新共學模式。在計畫初步執行成果專家座談會上,有許多專家回饋認為應多推廣相關活動,提升偏鄉吸引力及能見度。
桃源區區長杜司偉表示,他們非常支持公車式小黃結合觀光旅遊的模式,非常有創意,盼能有更多國內外觀光客、學校團體來桃源深度漫遊,體驗這一塊純淨而沒有被污染、破壞過的淨土,感受桃源之美。游尚儒強調,藉由活動讓學生親近土地與文化,結合在地產業,促進師生合作共學,「交流過程中,得以深入體會在地居民願意留下傳承文化、守護環境的初心,了解他們對家鄉的期望與情感,進一步反思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觀點與方式,跟偏鄉居民攜手協力共融,推動環境的永續與公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