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山新聞】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何怡璉開設課程「表演藝術走入城市生活」,課程邀請集作家、舞者以及自然引導員三種身分於一身的劉崇鳳舉辦「醒覺:像山一樣的思考」工作坊,帶領學生深入柴山,有別於以往單純與自然共感,此次不只是著重在表演藝術的五感開發與觀察,更加入閱讀《像山ㄧ樣思考》,引用深度生態的思考與世界觀,引導學生覺知整體生態系統思維,欣賞充滿差異的生命樣貌。
《像山一樣思考》一書中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生態思維,即每一個物種跟其他物種都有某種關聯性。「我們與自然間的疏離,反映著我們與自身的矛盾與分裂」,身為美濃愛鄉協會的一員,劉崇鳳引導學生思考藝術不只是個人創意的展現,更是對於土地與社會議題的參與。
劉崇鳳鼓勵學生從枯葉觀察,審思自我的價值,回到自己的本源。學生觀察枯葉的顏色形狀,分享自身觀察大自然的體悟,透過樹葉激發參與學生運用大自然看見自已與真實。價值是什麼?劉崇鳳認為「自己就是價值」,成功與失敗的定義,都與人的看法休戚與共。她也以親近自然頻率、經驗拋磚引玉,藉此促使學生思考自己的根本為何。她還以樹木的各種角度激發學生想像,讓學生感受爬樹以及不同視野的過程,展示每個人在大自然中都有一席之地。劉崇鳳也笑稱自己從小被長輩告誡不可爬樹,「直到年過三十才明白爬樹的美好」,認為樹的扎根,能讓人感受安穩,日常生活的心焦亦能得以停泊。
過程劉崇鳳不斷提醒學生打開「眼」、「耳」、「鼻」、「舌」、「心」,用身體五感,將心之所向顯化,隨後引導學生以環境劇場形式、「流動」為出發點,跳舞給礁石看,讓學生用任何形式的語言致向海洋,學生接連喊道「謝謝你」、「再見」、「好久不見」、「請多多指教」,藉此向海洋喊話。
修課學生、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大三的黃柏鈞與中國文學系大一的莊喬安回饋,這是跟自然融合的初體驗,能夠體會到平常不曾有過的一切;從工作坊中,也習得將肉眼所見的流動,累積轉化挹注並喚醒身體的所有覺知,「如此一來,我們便能習得像山一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