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照片/嘉南藥理大學創新育成中心 提供

 

為了增加南區青培站交流機會,並讓團隊走出地方,了解他區創生夥伴如何打造地方亮點產業、吸引青年回流,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下稱南輔中心)偕同嘉南藥理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在六月下旬辦理兩天一夜「跨域城鄉串聯場域‧創生見學」,以臺東鹿野與都蘭為場域,透過導覽、料理品嚐、講座、手作體驗等方式,帶大家深入了解當地創生現況。

見學團夥伴於鹿野饗嚮台東大合照。

紅烏龍合作社:以茶串聯產業,打造地方新魅力

第一天見學團先到鹿野老字號的愛嬌姨茶餐廳,品嚐以茶入菜的特色料理,再走進茶園認識紅烏龍的風土及製程,最後由紅烏龍合作社釧南雁理事長親自帶來一堂侍茶課,並且分享她近年投入地方創生的心得。

鹿野以熱氣球嘉年華聞名,但經濟過度依賴節慶、淡旺季差異大,導致人口外流與產業萎縮。本業是民宿經營的釧理事長表示,幾年前她回鄉接手家業,原本打算做旅遊整合服務,但過程中她意識到,「假如地方產業沒有共好,不可能促進地方發展。」再三思考後,她以源自鹿野的紅烏龍為主軸成立合作社,整合青年茶農、茶廠及周邊產業,讓大眾重新以茶認識鹿野的魅力。

 

整合地方茶產業之外,這幾年合作社也善用水保局、經濟部等公部門的補助資源,為鹿野創生注入新活力。2023年還與其他地方單位攜手,以結合紅烏龍和星空資源的「紅烏龍星空產業鏈區域創生計畫」通過國發會地方創生多元徵案。不過釧執行長提醒在座夥伴,補助只是可以為地方做更多事,最終還是要創造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維持地方創生的能量。

學員透過侍茶課程,實際了解紅烏龍的特色和風味。

紅烏龍合作社釧南雁理事長分享她如何整合地方茶業和相關產業。

熊良心:綠色事業X地方創生,重現魚米之鄉本色

難得造訪東臺灣,南輔中心也特別邀請兩個東區青培團隊:熊良心有限公司和阿改玩生活,和南區夥伴進行經驗分享。

 

成立於2019年的熊良心有限公司,是一間生態環境顧問公司,因成員是一群關心臺東生態環境的青年,希望在家鄉找尋環境、經濟、社會的共好途徑,因此以池上為據點,透過科技導入農業、地方遊程體驗規劃、協助青農產品推廣等方式,為地方創造三生:「生活」、「生產」、「生態」共好,進而重現魚米之鄉的豐饒本色。

 

秉持這樣的初心,團隊在2022年成立池上青培站,運用專業協助地方青年創業,同時透過培力持續深化青年保育知能,如培訓青年成為友善驅鳥師、田野調查員等。受邀分享的熊良心專案經理黃柏緯認為,青培站除了是地方青年的資訊站,也可以協助地方居民了解當前永續政策,即「青培站也是永續政策的地方站。」

熊良心專案經理黃柏緯認為青培站除了青年培力,也可以為地方接軌永續政策。

阿改玩生活:沒有觀光資源又如何?從日常文化找到家鄉亮點

以花蓮萬榮鄉為據點的阿改玩生活,是由支亞干青年設立的部落體驗青創公司。負責行銷宣傳的陳恩笑稱,萬榮鄉是花蓮縣唯一沒有觀光資源的鄉鎮,但這點也成為團隊創業的契機。他們將部落文化結合在地場域,舉辦故事餐桌、洄遊樹洞等活動,讓地方在不失本色的前提下,跟上現代觀光發展的腳步。去年團隊更把部落飲食融合沉浸式劇場,推出視覺、味覺俱全的餐桌劇場。

 

雖然因為地處偏鄉,行銷上難免增加難度,但陳恩認為正因為如此,自問「為什麼大家要來參加?」在活動規劃過程中變得非常重要。每次活動後團隊也會不斷討論,優化細節。因此相較去年餐桌劇場推票費力,今年初他們推出2.0版則創下完售佳績。

阿改玩生活行銷宣傳陳恩分享團隊如何將豐富的部落文化轉譯、設計成各種遊程體驗。

都蘭國:讓部落文化找到現代價值

第二天見學團來到臺東海線,造訪位在東河的都蘭國’Etolan Style,由該國觀光部夥伴帶學員以雙腳認識都蘭部落的風土,體驗「美」式慢活,並分享團隊的地方創生經驗。

都蘭國觀光部夥伴帶領見學員用雙腳認識都蘭部落的風土,體驗「美」式慢活。

工作機會不足導致青年人口外移及傳統文化流失,一直是原民部落發展的問題。前幾年幾位都蘭返鄉和移居青年擔心部落文化凋零,因此在頭目、耆老們的支持下整合部落力量,創立「都蘭國」這個品牌,希望在現代社會中延續部落文化的價值。青培站主持人鄭宜豪表示,取名為都蘭國,是因為不同原民部落,文化習俗差異相當大,好似不同國家。不僅如此,他們把阿美族傳統的年齡階級制度融入現代法治體系(如工作小組用外交部、觀光部、經濟部來命名),發展出適應當代的組織系統。經過這些年的經營,都蘭國不但建立起青年、耆老和地方互助友好關係,也把盈餘回饋部落,增加部落運作的自主性。

都蘭國青培站主持人鄭宜豪表示,不同的原民部落,文化習俗差異很大,這也提供了「都蘭國」取名的靈感。

談到都蘭國在地方扮演的角色,宜豪以「地方的國發會」來比喻。他說明,最初創立都蘭國,是看見地方需要一個品牌對外跟大眾溝通,但除此之外,這幾年都蘭國也持續統籌和協調各項內外資源,讓想返鄉或移居的青年獲得支持。儘管推動過程中不時會遇到不同聲音和挑戰,但他們希望在都蘭國的努力下,「以後路過都蘭的人,都可以記住部落的樣子。」也歡迎非部落土生土長、但有心想為部落做事的人,一起和團隊討論、共創。

學員透過DIY手作體驗阿美族的工藝特色。

學員透過DIY手作體驗阿美族的工藝特色。

隨著這幾年地方創生在全臺遍地開花,實踐案例和模式也越來越多元。從茶業復甦、部落旅遊體驗、生態友善到文化傳承,這次臺東見學讓大家實際走入創生場域,親身體會地方創生和青年培力的不同可能性。期待這次見學能促成更多跨團隊、跨區的交流合作,為地方發展、人才培育帶來更多精采火花。

見學團夥伴於都蘭國小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