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山新聞/人科學程提供,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中山大學師生舉辦「2021街頭玩童~鹽埕兒童街區遊戲日暨2022鹽夏不夜埕」企劃發表活動,遊具材料運用高雄在地企業「瑞儀光電」致贈的木棧板,兼顧環保與永續,廢棄木棧板透過大學生創意,變身成六座大型創新兒童遊具,短短兩天吸引1500人次體驗,在耶誕假期帶給孩子最特別的快閃耶誕禮物。
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表示,街頭玩童今年舉辦到第三年,依然秉持著發揮社會責任,響應「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對於兒童遊戲場域、公園罐頭遊具普遍強度不夠、創意不夠的議題,開設「設計思考」課程,帶領大學生在鹽埕區忠孝國小,和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一起玩、觀察兒童的遊戲行為,發現各種遊玩時的體驗、痛點與不同年紀的孩子對於遊具的需求。學生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前期研究與調查,再經由M.ZONE大港自造特區木工老師的專業教學下,完成一座又一座創意又環保的兒童遊具。
宋世祥指出,今年因疫情影響,製作時程只有短短3個星期,但今年遊具的數量從去年的4座增加到6座,型態更多元豐富、規模也更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必須滿足孩子期待具有一定難度與挑戰性的遊具設計。今年的遊具造型突破以往,從常見的三角溜滑梯,到以蜂巢為原型發想的六角形遊具「蜂巢の試煉」,當中利用童軍繩製作出蜘蛛網迷宮。另外,遊具在設計上也兼顧遊戲分齡的重要性,以「華容道」為原型的「123木頭車」,適合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子遊玩,結合教育,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練習團隊合作、創造互動,合力將載人車移動到出口。在複雜度上,也從簡單的金字塔爬爬樂,到複雜的鞦韆結合獨木橋的複合式遊具。設計的學生表示,原本以為小朋友只會從獨木橋上走過,但他們會自己創造各種玩法,有的人在上面單腳跳著過,有的人在上面玩你推我擠看誰先站不住,還有人拿起旁邊的用不到的童軍繩玩起跳繩來!
來現場體驗的家長回饋表示,「這是很棒又有變化的兒童遊具」、「希望未來市府可以考慮你們的設計融入市區公園」。一般公園的遊具,孩子只能不斷的從樓梯爬上,再從另一端的溜滑梯滑下,不斷的重複單一的遊具過程,而中山大學師生透過前期的遊戲研究調查,再進行創意發想,製作出來的遊具沒有特別的限制與規定,孩子甚至會自行創造新玩法,達成遊具想帶給孩子身體、心理、腦力的培養與訓練。而遊具除了受到家長與孩子的喜愛之外,在現場更吸引了關注兒童議題的相關社區人士,未來部分遊具將會致贈予社區家長與幼兒園,持續將活動理念與價值傳遞給每一名來遊玩的孩子。
除了大學生製作的創意兒童遊具以外,活動中也搶先亮相「2022鹽夏不夜埕」創意街區活動企劃發表,並設置投票區,讓民眾投下心目中最期待的活動主題。更與「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高雄玩具碼頭」合作推出親子活動,將館內的二手玩具重新打造成創意彈珠台、時鐘等,帶給孩子愛物、惜物的觀念。活動第一日中的限定表演「繁華都是夢」,則是在HISP計畫支持下中山大學劇藝系「築粹劇場」團隊與鹽埕居民們共同演出。
本活動獲得教育部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財團法人瑞儀教育基金會、鹽埕區忠孝國民小學、M.ZONE大港自造特區、鹽埕區港都里里長辦公室、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高雄玩具碼頭等單位支持,期待能共創友善創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