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為協助推進南區六縣市對跨域及社會實踐的思考,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規劃了【打造未來社區 實踐跨域共好】交流論壇,由長期關注地方創生發展動向的「林事務所」林承毅執行長分享「共生社會」概念,並邀請「弘道基金會」介紹社區共生的發展模式,以及「台灣合樸農學市集協會」分享如何達到台中區域合作的倡議與實踐,傳承加速提案效能的豐富經驗。
首先,承毅老師以【共生社會的創生大未來】為題,分享「創生」與「共生」的差別,前者是振興地域發展,活化在地內涵,以此重建人地關係、安居樂業的平衡生活;而後者則是社會包容力的極致展現。在不久可見的孤獨時代,創造「連結」成為生存條件,因而需要更多的社會性基礎設計。透過創造地方的人情聚所,巧妙地回應不同世代需求。
老師指出,多階段人生的本質就是「截開年紀與人生階段之間的必然關係」,而鍛造世代之間的同理心,才是有效避免世代戰爭的方法。縱觀而言,政府與民眾努力思考更長壽的人生有何意義時,有三個領域極度需要社會創新,分別是:
- 退休金的財務基礎:如何規劃無虞的退休生活?
- 健康照護的提供:如何打造樂活養老的健康系統?
- 讓各個時代能否平等共處:如何打造有益的跨世代關係?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20年起,在全台打造九個「共生社區」實驗場域。本場次也邀請榕芝、弘育,透過高雄前金社區的共生實踐經驗,培養社區協會的經營據點,以居民為本體,帶動自助、互助、共助和公助,創造多元多代共融,發展更多的私關係連結。今年林投好客廳的基地首次舉辦「共生祭」,為地方留下溫暖互動、資源互換、凝聚社區共識的許多故事,足見共生社區無形化解現代社會疏離感和孤獨無助感,也為高齡社會帶來解方。
最後由台灣合樸農學市集協會陳孟凱理事長壓軸,傳授社區生態中培養關係信任的策略心法。孟凱理事長認為,「創生不需要顧問,而是真正懂地方的人」,因此除了工作能力,講究人情往來才有機會成為地方上的「自己人」。理事長鼓勵進入社區的夥伴認真蹲點、熱情搏暖,為自己帶來城鄉連結、區域合作、共創永續力的機會,同時地方的自治能力也必須提升,才能避免加深地方貧富差距,有助於地方整體復興。
下午,繼續由承毅老師帶領地方創生的相關討論,面對台灣環境、人口、社會的變遷課題,不外乎是少子化、高齡化,以及鄉村空洞產業人口空洞化的情形,從而引動日本提出創生政策之「地方消滅論」,並展開一系列的地域振興行動。老師從地區的自發性、危機感、創造力程度,來觀察一個地方是否具備活化條件,也只有當人們對於未來在此的生活有想像力,才有機會吸引一群有心有念的人,開展移住或二地居等模式,並投入實踐行動,讓地方朝向正面發展。
老師鼓勵學員,在青年的階段,不妨捲起衣袖,思考「從利己起手,再考慮如何利他,進而達到共益,而內容絕對要有趣,且只有你能做」的行動。南區輔導中心也將持續陪伴地方團隊,期待有更多創意而永續的地方創生事業提案,在南區土地上枝繁葉茂、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