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你常關注文化議題嗎?
🙋你好奇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嗎?
🧏‍♂️快來參加「文化.創新.創生」藝術與創生的對話!

 

 

文化(Culture)一詞,在拉丁語系意思起源於「從土地裡耕作滋長而生的東西」,近年來「地方創生」政策如火如荼推動著,不同於過去的產業政策,地方創生強調在地DNA的概念,也就是架構於在地文化根基,進而創造每個地方與眾不同的魅力。

 

台南府城作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灣古都,即將進入建城400周年,在這個交替與創生的時代,台南人如何用「文化」帶動不一樣的藝術創生,不僅讓其他人看見台南,有讓台南人看見自己。本次講座邀請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執行長-吳涵瑜,與台南樂集、阿伯樂戲工場兩個台南在地,表演藝術出發積極推動創新創生的團隊,共同從藝術的角度探討文化創生的可能。

地點:台南市-陳德聚堂(700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52巷20號  google Map

時間:11月13日(日) 14:30-17:30 (14:00開放報到)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合作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誠美社會企業

活動流程

時間 主題 內容 人員
14:30

14:40

活動開場 主持人開場與來賓介紹 主持人
14:40

15:00

文化創生在南區 地方創生介紹與南區文化創生案例分享 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吳涵瑜 南區營運長

15:00

15:20

演活在地 如何以在地文化為核心,號召地方群眾與青年,演活自己的故事 阿伯樂戲工場

簡翊修團長

15:20

15:40

用絲竹譜出自己的聲音 台南樂集分享推廣委約創作以及將演出與茶藝、古蹟結合 臺南樂集

賴秀宜執行長

15:40

16:30

綜合座談

相關介紹

講者-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吳涵瑜執行長

目前擔任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執行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 副執行長、中山莘創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社會系兼任講師暨USR計畫協同主持人、誠美社會企業南區營運長。投入大學USR、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社會福利、青銀共創等相關工作,資歷超過10年以上。以多元專業和創新思維,媒合來自於學術、公部門、企業、民間團體的跨領域資源,持續為臺灣南部在地方創生、文化轉型、樂齡長照等社會議題,開創更多創新的典範模式。

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為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由國發會成立地方創生分區輔導中心,「南區輔導中心(後稱南輔中心)」則由國立中山大學承接,服務範圍涵蓋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澎湖縣等六縣市,進行地方創生輔導服務。亦邀集國立屏東大學、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與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等聯盟夥伴單位組成專業團隊,藉由經驗分享與資源媒合,引導地方創生之實踐與社會創新。

  • 提供地方創生計畫事業提案諮詢輔導與培力。
  • 協助在地產業、青年團體與地方政府串聯合作。
  • 媒合部會及企業資源,增進地方創生交流。
  • 鼓勵青年、民間團體參與地方創生。
  • 舉辦地方創生經驗交流會及活動。
  • 推廣地方創生相關資訊。

南輔中心將透過「1中心.2組織.3駐點.4平台」來協助南台灣鄉鎮走過創生之路,藉由成立駐點辦公室、連結在地專家團隊與定期舉辦工作坊共學活動,提供多元、專業且完備的諮詢輔導與交流互動機制。藉由深耕地方的協作陪伴,深入了解在地需求,有效掌握南區地方創生脈動,期待吸引跨領域人才的參與和投入,創造更多可持續的經濟活動及地方創生活力。歡迎各位地方創生夥伴與南區輔導中心一起,發掘地方DNA、翻轉家鄉舊形象,創造地方新魅力!


講者-台南樂集 賴秀宜執行長

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2014年與團長杜傑明先生共同創立「台南樂集」,  現任台南樂集執行長,身兼台灣揚琴發展協會理事。任教於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並於臺南市崇學國小、崇明國中國樂班擔任絲竹室内樂與揚琴指導教師。多年來致力於絲 竹室内樂與揚琴教學,指導學校團隊與個別學生於各大比賽皆獲佳績,連續獲邀擔任第一 屆至第三屆「中國揚琴藝術節」評審,並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台南樂集

承載臺灣風土,聯繫四方的南國樂音

台南樂集以國樂表達對本土自然生態的關注,呼應了生命萬物共榮的普世價值,同時,讓臺灣特色透過樂音,飄揚於世界的舞台。

融合臺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與樸實的生活風貌,透過國樂來傳揚在地特色;作品多以臺南地景與臺灣代表性動物為主題,展現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樂團每年籌辦音樂會及講座活動,不僅能為青年演奏家提供定期演出的舞台,更藉由 與海外音樂家合作,帶領聽眾品味不同風情,加深文化交流。目前常態性計畫包含兩大方向,其一為「年度製作」, 包含絲竹室內樂與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兩種編制,其二則為「台南樂集-樂音遠流育成計畫」,由樂團籌資、提供樂器 及師資,為偏鄉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同時,以「委約創作」型態,累積樂團特色作品,亦促進跨縣市的藝文資源交流。


講者 阿伯樂戲工場-簡翊修 團長

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曾於中部劇團以及商業公司任職,接觸戲劇超過10年 時間;2018年接任團長至今。平時擔任製作人與導演的角色居多,創作風格寫實極簡,力求打造 貼近觀者生活的創作模式。近期關注社會議題與國際現象,並反映在創作作品上;秉信認識在地、 打造自我,方能形成國際特色,因此長期關注歷史與人類生活的痕跡,並從中梳理與反思。

阿伯樂戲工場

根植在地,於臺南茁壯的劇場青年

阿伯樂戲工場凝聚了純粹的創作初心,並如伯樂識千里馬之姿延續著戲劇青年的追夢花路,使之如六月的黃金雨阿勃勒般滿開盛放。

團隊名稱隱含著要讓「阿伯也快樂」的願景,強調劇場與生活的連結,作品內容貼近民眾日常,深刻描繪人生百態。 近年,亦將演出形式拓展至非典型展演空間,於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戲劇導覽,並與億載金城、安平古堡合作,製作 環境劇場演出;同時,透過社區劇場結合歷史題材,邀請在地居民共同參與,凝聚社區情感,致力於發揮劇場社會實 踐及教育之功能。

團隊長期耕耘在地藝文,結合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師生學術背景,藉由打造專業、健全的組織,培力臺南在 地有志投身表演藝術者,提供青年創作者們一個多元的共創平台。


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原是明鄭時期鄭成功的部將陳澤追隨鄭氏來臺所建之宅第,其裔孫中試貢生後,加以修建,並改為陳氏家廟。 陳德聚堂的開臺始祖陳澤(1618-1674),字永華,謚濯源,原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峻尾鄉霞寮社,為霞寮陳氏第七世祖,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卒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 陳澤跟隨明鄭軍隊來臺,建宅於當時下大埕(大約位於西門路與忠義路之間)一帶,陳澤官拜統領光祿大夫,兼管護營左右先鋒,人們多尊稱為統領公,故將其所建宅第統稱「統領府」。 族譜並無明確記載曾作為居住用的統領府於何時改為家廟,僅有「臺灣歸清後,改建宗祠」等簡短敘述,但從現存最早正廳之「翰華生藻」匾落款可知,為九世孫陳焜中試貢生後,與其他四房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二月重修統領府時,才加以改建為家廟。 明永曆年間創建之陳德聚堂,雖前後歷經多次重修,至今仍維持其古樸雅致外觀。

(文字來源: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 照片來源 : 陳德聚堂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