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USR教育知識在地化與實踐場域全球化計畫 旗山團隊

 

曾經,有一個著「蕉衫」的先生走進農會,農會裡的櫃檯嫌棄地勸導這位先生,請他回家換好「乾淨」的衣衫再來……

 

什麼是「蕉衫」?

「蕉衫」一詞在文學中很早就已經出現,唐朝白居易「晚入東城誰識我 短靴低帽白蕉衫」、明朝袁宏道「蕉衫烏角巾 半衲半村民」以及清朝袁枚「科頭赤足徜徉過 一領蕉衫尚覺多」這些詩句中,蕉衫除了是衣服,還有羨慕農人身分以及揮汗勞動後的「閒」趣。但是就衣論衣,平直說來,蕉衫不過是麻布縫製的衣衫。

 

那麼,農會的櫃檯為何嫌棄「蕉衫」?

因為故事發生地點在旗山,「蕉」衫在這個上下文脈絡裡指的是蕉農作田所穿著的「工作服」。是不是麻布縫製的,不是重點,重點是香蕉樹有樹汁「香蕉乳」也稱「香蕉汁」,噴濺到身上不但洗不掉,時間長了還會變黑,所以這位先生在不識者眼裡是「骯髒」的。

 

故事註解到此,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走向…

是的,就是蕉衫先生生氣櫃檯狗眼看人低,不想跟農會繼續來往,把存款全部轉走,農會的金庫就此一空……這個故事的道德教訓:除了「台客」,我們還要注意「蕉農」,這些人掌握世界,我們得罪不起。

蕉衫 (於香蕉故事館)


故事裡的農會可以說是被銀行人物就是勢利的這種刻板印象所害,淪落到襯托蕉農最終「氣焰」的狗眼角色,這是農會的「肉體」部分。而事實上,旗山區農會建築體在1998年公告為古蹟,一、二樓是1930年(昭和5年)所建,三樓在1959年(民國48年)增建。農會座落於旗山街區一個十字路口,建築體延續街屋的高度及屋頂形式,設計為兩層樓四坡水斜屋頂(注:斜屋頂指排水坡度大於3%的屋頂),然後再接續一層樓構造物。由於沒有騎樓,而且位於轉角,所以整體向內縮,大門入口與街道成45度角。入口大門左右各立外凸方柱,並以橫向溝縫修飾柱身,用洗石子裝修,在上面加頂作雨庇,強調「大門」意象。一樓牆裙、二樓陽台及柱子部分也都以洗石子裝修,但其餘立面則貼淺褐色面磚。旗山區農會推廣部杜文元主任表示,這棟建築最特別之處是屋頂的日本瓦和其設計步步高昇意象的鬼瓦(厝角),在台灣應該是找不到第二處,因此當初增建三樓時,費了一番苦心才把二樓屋頂原封不動搬到三樓。直至如今,農會建築外觀雖有修繕,仍然保持了歷史面貌。

舊時 (旗山農會推廣部杜文元主任提供)

現今(轉載維基百科)

旗山盛產香蕉,在當時政府政策轉錯方向之前(剝蕉案),香蕉出口盛極一時,蕉農賺大錢,台灣也賺大錢。不論是人為過失,或者是物競天擇·,台灣香蕉在今日世界上雖然不再搶手,旗山區香蕉產業不論是在台日中歷史上,或者經濟上都佔著一席之地。

藍寶堅尼車隊載著各式香蕉帥氣登場「台灣好蕉情 Go Banana!」展覽(台灣英文新聞/記者 張雅鈞攝)

開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左二)、台灣香蕉研究所董事長陳建斌(右二)、台灣文創基金會董事吳靜吉(左一)(台灣英文新聞/記者 張雅鈞攝)

2021年4月香蕉研究所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推出「台灣好蕉情 Go Banana!」展覽,4月12日展覽開幕式由香蕉博士騎老鐵馬領隊,蕉農二代陳壽山先生率領藍寶堅尼車隊載著各式香蕉帥氣登場,並邀請到農糧署署長胡忠一、香蕉研究所董事長陳建斌以及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政大名譽教授吳靜吉為展覽揭幕。就此機緣,同時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所講座教授的吳靜吉,便率領陳壽山、柯俊斌等超級企業家來參與支持2021「佇旗山 鬥鬧熱」盛典。我們USR計畫旗山組與蕉農第二代以及旗山子弟結緣,也開始與香蕉研究所交好。

「佇旗山 鬥鬧熱」:最後一排左邊開始:楊士奇、洪世謙、蔡敦浩、鄭英耀、吳靜吉、柯俊斌、陳壽山

2022年計畫隨著時間進行,即將在旗山舉行的夏季重頭戲千葉大學PBL課程大綱也愈來愈清晰。團隊楊士奇老師與洪世謙老師於4月7日前往香蕉研究所拜訪所長邱祝櫻,商談八月帶領千葉大學PBL學生參訪香蕉研究所課程事宜。

 

香蕉研究所正式成立於1960年7月,初設辦事處於台北,於1973年遷入屏東現址:九如鄉玉泉村榮泉街1號。建地面積3.1公頃及試驗農場5.7公頃,以研究改進香蕉之生產與運銷,促進台灣香蕉產銷事業之發展為宗旨,研究範圍包括香蕉病蟲害之防治、香蕉品種改良、香蕉健康種苗培育技術之研發、肥培管理及採收集運之改善與蕉農教育。

邱所長與楊士奇老師、洪世謙老師商討千葉大學PBL課程事宜(一)

邱所長與楊士奇老師、洪世謙老師商討千葉大學PBL課程事宜(二)

邱所長接任台灣香蕉研究所所長職位之前,是蜜棗產業界有「蜜棗公主」稱號的超級研究員,投入蜜棗育種研究工作20多年,為台灣培育出許多具市場競爭力的蜜棗品種,曾獲選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挟此背景,邱所長研究品項改換為香蕉,想必能緩解台灣香蕉在國際上的困境。

 

楊士奇老師和洪世謙老師說明拜訪緣由後,達人效率的邱所長與同事林忠逸博士等很快地就排出適合PBL計畫的課程與活動:早上頭腦清醒,聽講香蕉專題報導,中午提供香蕉風味餐,下午是體驗活動,由老師與助理指導香蕉分苗過程。接著喝茶吃香蕉點心,在下午茶的氣氛下分組討論,然後至講堂作一日香蕉研究心得報告。

 

最後,團隊還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讓日本學生另帶一套服裝嗎?畢竟香蕉汁濺上衣服不但洗不掉,還會被追捧成「蕉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