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 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專任助理)

 

西元2021年5月31日。天氣晴,但是左營卻彷彿有一片低氣壓籠罩。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三級警戒發佈已十餘天,原本從早到晚都人車熙攘的左營大路,許多店面卻是鐵門深鎖。面臨防疫的內用禁令,以飲食業為主的左營大路店家,一部分選擇繼續營業,以外帶和外送服務盡量維持住生計;有一部分店家選擇了暫時停業,不然根本是開一天賠兩天;另一些店家的鐵門,則再也沒有打開過。

 

其實這是COVID-19對左營造成的第二次衝擊:去年發生的海軍「敦睦艦隊」群聚案件,就已讓左營人心惶惶:左營大路店面關閉清消,無論旅客常客都不再來左營,甚至還有衛生局和警察人員在蓮池潭現場「勸說」遊客和居民不要來賞景或運動。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錯過了人潮最多的暑假檔期,好不容易這片烏雲終於淡去,生意從剩下三成慢慢好轉起來;沒想到事隔一年,疫情再次為左營帶來更劇烈、更廣泛的一場風暴。

 

就在5月疫情爆發前,我們才剛去拜訪社區夥伴。身為開業藥師的這位朋友,聊到一半,看看手機傳來的訊息,抬頭就斬釘截鐵的跟我們說,北部狀況不太妙,這波恐怕要爆了。果然從那天起確診案件直線上升,稍後三級警戒發布,教育部宣布「停課不停學」,學校也希望我們「在家工作」、「避免非必要的校外公務或私人行程」。

 

可是,當地方有難,大學──或是某種程度上代表學校的我們──應該在哪裡呢?社區期待我們此刻在哪裡呢?我們又該期許自己在哪裡呢?

 

無論如何,我們從5月底開始,做了充分的防疫準備後,重新回到社區,一方面調查在地商家數位轉型的需求和狀況,一方面關心在地夥伴們在疫情中的困境和應變方式。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拜訪左營大路上的店家。

左營大路周邊

疫情期間在左營大路周邊的店家,大約五成是關店的,而尚在營業的店家,則並非所有店都設有QR Code實聯制。我們問了在地老店,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幫忙申請QR Code,有些店家老闆反應,他們年紀大了也不會用這些東西,之前政府有派人來檢查,但是只規定「餐飲業者」要有實聯制,對於其他類型的店家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感覺實聯制也並非很全面,還是會造成防疫破口。而有些餐飲業者,因為家裡有年輕人,所以會幫忙上電商平台自尋販售通路。但是小本經營的店家,只能繼續開店營業,一天至少能有一、二千塊的收入,自嘲自己很像「開店的乞丐」。

在左營大路週邊,本來提供外帶服務為主的商家覺得影響不太大,但大多數的商家都認為生意大概僅剩一成左右。有些老店直接閉門休店(門口公告重新營業的時間也一改再改),但有沉重生計壓力的店家也就只能咬牙苦撐、求降店租、撐到撐不下去為止。

 

在拜訪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年輕人回來接班或是正在協助生意相關事務的飲食業商家,對於數位轉型的新觀念與想法的接受度略高。或許當店家覺得自己的生意有延續給下一代的「未來」願景時,才會比較願意突破現有的觀念,放手讓年輕人發揮他們的想像和能力。

2021年5月31日計畫團隊拜訪左營大路周邊店家。

西陵街

在西陵街一帶,我們過去曾於《穿越魔幻舊左營》接觸過的店家,大多已有年輕接班人,或至少年輕人願意回來幫忙處理一些事務。不過在部分非飲食業的店家,我們也觀察到世代的衝突。年輕一代對於如何將零售或服務往數位世界拓展都有些想法,也開始嘗試進行一些突破。但是老一輩實際掌店的店主,通常不太願意多花錢在這些事情上,也連帶影響年輕一代的發揮。此外,由於西陵街目前的產業大多仍以服務軍區需求為主(例如軍品販售、軍服修改),對這些產業而言疫情幾乎沒什麼影響,對於數位轉型的需求,也就沒有表現得如飲食業般急迫。

 

我們走訪了有70年歷史的天文台眼鏡鐘錶行,目前為第三代接班人莊小姐,因為疫情影響,只會有零星的客人來換手錶電池、買隱形眼鏡、修鐘錶等。主要的客戶除了老主顧,還有在 facebook上行銷、口碑行銷的客人。因為疫情影響,出門到店裡買眼鏡、試眼鏡的人數降低,幾乎掉了九成的生意。

 

瑞興軍警禮品店的主要客戶為軍人,因此該買軍用品還是會來買,小老闆表示生意其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而他也將商品放上蝦皮販售,但主要目的是提供客戶透過網路了解商品內容,並非主要銷售的管道。

 

走訪當天該店生意不錯的余足豆花,客人會自動自發在排隊時維持社交距離。老闆表示因不能內用生意大受影響,但他們的產品薄利多銷,因而沒有使用電商平台的想法。

 

因為周杰倫執導的電影《天台》而小有名氣的福生冷飲,高齡的老闆娘很認真看待防疫規範,店家設置了實聯制QR Code,一直提醒我們要掃碼,她也注意客人是否記得噴酒精。然而老闆娘本身沒有手機,不會使用任何數位產品,她也表示她不識字,因為女兒有時候會過來店裡協助,這些防疫規範的相關事務都是女兒幫忙用的。三級警戒期間大家都不出門,店裡生意自然受影響。

2021年6月9日計畫團隊訪問西陵街店家。

埤仔頭市場、哈囉市場

在我們曾經踏查過的埤仔頭市場、哈囉市場,則有攤商直接表明,疫情已經讓民眾減少上市場了,政府再規定市場分流根本就是要害死他們,反而讓市場外圍沒有人管理的攤販發大財。而疫情前就開始利用網路進行冷凍生鮮產品配送的商家,則苦於疫情期間物流的大癱瘓。對於高雄市府推動的「高雄好家載」服務,哈囉市場的管理人認為對市場整體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他一個人需要處理市場管理業務,又要協助「高雄好家載」集貨、出貨的服務,更要考慮攤商間的競合關係,既沒辦法把生意量做大、也難以將服務擴及所有攤商。此外,市場攤商及客群均偏年長,在數位技能上可能略有落差,而且環境偏潮濕、又有會咬電線的老鼠出沒,在推動數位轉型相關的議題時或許亦是需考慮的重點。

先前曾接受我們訪問的埤仔頭市場玉米攤的攤車上也依規定設置了實聯制QR Code。

果貿社區

而我們團隊最早進入互動的果貿社區,社區原本豐富的鄰里活動受疫情升溫而全面取消。對於社區的長者而言,即使他們會使用LINE等通訊軟體,但更希望能出門與朋友歡聚或有實體的互動。同時社區中部分自行辦理的社福相關措施(如弱勢及長者供餐、食物銀行等)隨疫情警戒發布而停頓,4月才剛開始試辦的長者咖啡廳「書香.茶香.活力屋」,也因為難以配合志工每三日須快篩的要求而暫時停擺,直至10月才重新開張。

果貿社區新設的長者咖啡廳「書香.茶香.活力屋」在三級警戒期間營運停擺,10月才剛剛重啟。

在商家營運部分,果貿社區中的馬特馬克炸雞店,老闆則表示生意與之前相比掉了六成左右,他在社區中也開設了一間手搖飲料店,疫情期間的飲料店生意反而比平常更好。三級警戒發布初期,炸雞店外送生意還不錯,但後來多數居民改為在家自煮後,生意也受到影響。炸雞店原本與Uber Eats合作,由於每月要支付外送平台600元,接單還要另外被抽成,訂單量大才能獲利,因此我們拜訪當天,店家僅與仍在試用期的Food Panda合作。儘管疫情期間生意大受影響,老闆也表示終於有時間可以好好修理店內物品、疏通水溝等。

 

甫於2020年開幕的夏全開,是結合咖啡館與復古相館的複合式商家。老闆娘向我們表示,甜點與照相館的生意掉了七成五;甜點部分改採預約制,每天會先公告甜點口味於Instagram,提供客人挑選下單,購滿400元且範圍在3公里以內,老闆會免費外送。他們尚未考慮和電商平台合作,因為甜點運送有時需停留多個外送點,很容易因長時間搖晃而導致變形,除非特製包裝因應,但成本就會提高。而在三級警戒期間,老闆娘則利用空檔研究新口味、開發新餐點,拓展產品的多樣性。

2021年6月15日計畫團隊關懷果貿社區夥伴。

關心越多,期待越深

呼應本文一開始的疑問:疫情襲擊地方時,大學團隊應該在哪裡呢?社區期待我們此刻在哪裡呢?我們又該期許自己在哪裡呢?

 

身為大學團隊的一員,當初秉持著不漏接每一個聲音的心情,在三級警戒期間走訪舊左營。然而,當我們拜訪越多在地夥伴,看到了眾多現實情況,傾聽了許多心情故事,我們也反思「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協助在地夥伴?」。而當大學團隊關心的越多,我們也感受到在地夥伴的期待越深。

疫情關懷行動_哈囉市場管委會

當我們與社區居民慢慢建立起互信的夥伴關係,社區夥伴不免對大學有所期待。取捨之間,想起某位老師曾耳提面命「大學不是救世主」,在時間、經費、組織成員專業等條件限制之下,大學團隊應該要做的是陪伴及協助社區能夠解決自己的社區事務,並在過程中互惠共好。

 

因此,為了不讓在地實踐淪為一次性、煙火式的行動,我們在收集社區的需求時,也在校內外搜尋相關資源,希望能針對社區實際需求進行媒合與連結,在我們能力範圍所及內開展腳踏實地的行動策略。不論在疫情前後,都能讓在地居民感受到我們是「可靠」的夥伴。

 

後續展開的行動,請見下集文章。

 

本文轉載自《新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