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洪筱婷(西灣學院品創基地博士後研究員)、吳銘豪(西灣學院品創基地專案經理)

責任編輯/賴奇郁(西灣學院品創基地博士後研究員)

 

 

目前台灣正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因應防疫而展開的「社交距離」措施,使得眾多人際間的連結活動,轉而尋求其他呈現方式。國立中山大學地方品牌與社會創新共學基地(以下簡稱「品創基地」)於疫情蔓延之際,著手規劃兼顧防疫與地方創生的策展內容,以此維持疫情下的社區活力,並且展示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社會實踐的關懷。

品創基地近三年來於高雄市前鎮、草衙一帶進行社會實踐計畫,透過地方人物生命故事訪談、地方夥伴與企業合作、在地教育組織串連與地方政府機關等產官學研合作,促進在地居民與外部民眾更加認識前草地帶。受疫情防範限制,前鎮、草衙的公有市場、商店街,同樣展開實名制管理措施。其中,前鎮第二公有市場因建物內部二、三樓為一般住戶,市場人流不僅只於購物者,亦是居住者穿梭來去之地。

從地方訪談得知,一九五、六零年代,前鎮第二公有市場屬活絡的集散中心,漸而拓散開發至當地人俗稱為「銀座街」的鎮華街138巷。現今第二公有市場,隱匿於前鎮夜市後的交叉路道內,矗立在舊聚落宗祠、新興連鎖商店與傳統產業之間,長白磚與黑色填縫打造建物鋪面,及內部水泥砌磚的攤台,是台灣早期的建築記憶,現下僅有數家攤商持續經營的前鎮公有市場,不只守候有如銀座繁華的前世記憶,更是市民追蹤生活痕跡的所在。為了追溯發展軌跡與延續創造力,品創基地結合社區居民思索這沒落的市場空間,如何透過改造,賦予新時代性的市場可能。這些可能並非僅只於一次性的創造,而是以打造前草地方品牌為宗旨,找回地方生活感、創造生活期待。

前鎮第二公有市場,拍攝於2021年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

以味道突破邊界

前鎮集拆船、加工出口區、紡織、建材物料、到食品加工等產業的前世今生,地方社群在此打造理想家園。位於前鎮新舊交織邊界處的前鎮銀座街與前鎮第二公有市場,兩方集結成T字型的樞紐,對外連結夢時代,內通舊聚落的信仰、休閒、生活核心網路。品創基地由傳統市場的復興計畫出發,改造前鎮第二公有市場為主要任務,帶領社區連結大港新勢力,在前鎮磅礴前身與理想未來之間,一窺灣區以人為本的生活紀實。

前鎮第二公有市場改造計畫,透過「開放」與「延續」的行動策略,試圖找回傳統市場的核心:「人與人的交流」。從「香共共」的在地氣味出發,試圖捕捉市場味道建立起來的人情味、裹腹味、地方味。如果市場不只是市場,可能是一處遊樂場,一個暫時的博物館,一個封存記憶的味道集散地,我們還只能用一種解釋,回應這千奇的世界嗎?變幻中的市場,在全球疫情影響之下,首當其衝地面臨考驗,然而它與前鎮共同經歷的歷史,具有正面迎向危機的堅強氣魄與柔韌身段。當「遠距」拉開你我的距離,在前鎮第二公有市場開展的是匯聚港都百態,南洋風情齊聚,工業的灰暗羽翼展翅高飛後,返身棲息前鎮懷抱的地方景氣,在這裏,品創基地試圖讓你我再次緊密相連。

 

策展主軸:味、憶、續

於是品創基地藉由三大策展主軸:味、憶、續,重新詮釋市場空間,建構未來—WISH,並串連在地創業組織、社區夥伴、教育單位、藝文工作者等,達到市場功能:「人與人交流之處」。

  • 「味」,虛擬世界不可感知的正是氣味,我們如何再現不可視觸的現場?食材在商業流動的網路中如何來到此處,變幻為盤中物,成為我們對家最原初的記憶。
  • 「憶」,物件有靈,生命老去,人流是創造生機的主力,當我們重回現場,看氣味復甦,也探索老物再生的可能,我們將追蹤物的記憶,重建它與我們的關係。
  • 「續」,當離開市場的人重回此處,帶著實木餐椅、工業拼貼的鐵木傢俱以及精心製備的食物,食與物的故事回返原生地,一切又在變幻之中重新開始……。

前鎮第二公有市場,拍攝於2021年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

前草味(CianCao taste)

本市場改造計劃在「味、憶、續」主軸下呈現「香共共」之策展意象。味道總成為初次相遇的第一印象,也是離開後存放的記憶延續。前鎮味,總有多重密語。過往前草因拆船業、加工出口區、前鎮漁港漁業,在勞力密集與重工業歷史中,匯聚五路人到此拼搏生活,建立臺灣經濟奇蹟。隨著產業移轉與人口移動變化下,前草過往的攢動市景轉為沈靜的日常。井巷依然,只是人們口中的過去,像是被玻璃網格模糊了。味道似在空氣中遊蕩,海洋、魚蝦市場、貨櫃船板、鐵皮屋、綠草、廟宇、前鎮河、人所共同交織的味道。味道還在,只是若半的一切更變,如果變化是恆常,我們希望在變之中,不要讓記憶消逝。

首先,以燈造的空間概念置入設計理念,參考市場兩處透光天井,視覺上可見有如金字塔尖端凸起的天井,原是市場主要的自然光來源,燈造除了以平面三角的形式貫穿內部,作為主要照明,也與環境造成某種視覺衝突,垂直三角的立體燈造,則在展區之間劃分虛擬隔間,如入有牆之境、穿越無礙,也是市場各家戶私人空間往外拓展至部分公共空間的再現。品創基地將邀約攝影師與文史工作者,於疫情防範許可下進行紀錄片拍攝,透過影像創作,再現市場氣味。

因此,前草味(CC taste),主要聚焦前草發展脈絡至今,所產生的味道形式轉變與新生,並且回應市場散發特殊氣味。過去因應加工區在市場販售化妝品擴散出胭脂味道,過年時期的糖果乾糧味道,人潮拼肩擠出的人潮味,忙碌工作落下汗水的辛勤味。綜合複數的味道成為記憶與土地連結,今天前草聚集多元移工,不同風格元素使拼貼的前草更具多樣性。前草味,在多數裡雜揉出新可能。

前草力(CianCao empowerment)

市場,除了是買賣與人連結之處,更築起不同的家園想像。

「前草力」主要聚焦於前草過往發展階段中的勞動意識轉變。在勞力密集參與過程裡,女性築起的女力世界,以及移工在今日勞力市場裡的多元意象,這些人在傳統意識之外建立新觀點,除了在前草力的韌性之餘更有溫柔的回應。

在加工出口區盛行年代,聚集了眾多的女工,那時候這裡的一個小房子就擠進好多個女工,一個小層板就可以住進來了,市場的老闆娘如此訴說著。如果床是一艘船,任我們沈淪與陷溺,陪我們在夜空裡遨遊,也在許多無助的蒼涼時刻,收下我們的眼淚。此時的市場,不若當年擁擠,但依然是過客們的臨時居所,短暫遮蔽的溫情,足以與地方產生熱戀。

因應疫情,邀約前鎮二手貨店主李雅婷以影音視頻分享二手貨收購經驗。雅婷說每個物件都在等待它的主人,也是把每個使用者的氣味吸收其中,在歲月荏苒中染成不同樣貌。曾經有個記者到訪前鎮二手貨,人已來到了店門口卻遲遲不走進店內,然而他卻盯著店門口的某的物件,此時眼眶裡有淚水打轉著。原來他看見的是過往左營眷村舊家的萬花筒!老眷村已拆除,兒時的記憶在多年後經由萬花筒與他重逢,舊家的味道在他身上纏繞不去,萬花世界曾經是他的天地,如今在真實裡遇見當年,淚潸的臉是不負當年許下的心願。前鎮二手貨的玻璃櫥窗放置一件與舊時連線的物件,拆除的門牌、剝落的磚塊、消散的木塊,在雅婷精心佈置與修復下,重生新的意義在這晃蕩時序裡安命。觀眾在場景再造裡不只流連,更是一種寄望,對土地、自身處境、環境變遷的一種深刻對話。

從空間的存在到消失,使用的人如何回應變遷,情感與身體感如何在其中成為活著的證據,坦若與無懼是回應紛擾世代的一種灑脫。因此在疫情驅緩之際,將以「復景」為單元主軸,徵集攤位、樓台為區塊展間,打造穿越時空的「共居宿舍」,現今人們如何重造高密度的共居空間?公共與私人空間僅相連的共居宿舍,好比公有市場的現況,空間內的陳設除了強調手作與創意之外,也展現居民徒手打拼,新舊共創的企圖心。

前草派(CianCao style)

在過往勞動聚集的時代產生多重違建的地貌,前草人利用手邊素材裝貼家貌,家作為風格象徵,在規矩之外連接土地情感與生命力。如今在市政改造下,違建風格轉成現代式建築,但與輕軌相隔,這裡的樣貌仍然具有在地野性的獨特性。前草派,即是一種不受限制的瀟灑,一種浪漫的生活態度,更有其獨特的風味。

如果味道是一層層感官觸動,說穿了味道不單停留在嘴裡,是銘刻記憶的線索,因為有了記憶才知人生味。過往前草因加工區的勞動聚集眾多女工,市場販售許多化妝品,極盛時期,小百貨林立,也是日商進駐搶佔商機的最佳地點,這裏成為女性落腳港都造夢的開端,胭脂味、香水味貫穿銀座。近期移工身份多元化,東南亞各地傳統飲食與台味碰撞,火花四起,遊牧野性與碼頭海派,茴香與紅肉、豆蔻與牛奶、不同的飲食文化交鋒,我們可以在前鎮看到市場豐富性與南洋多彩的飲食風貌。

預計在疫情消退之時,透過飲食文化的連結,考察南洋香料與地方味如何交融、在地夥伴對餐廚設備又有什麼樣的講究?改造餐車成為流動灶台?陽台庭院的小廚房如何融入地景?從餐桌來一場全球遊歷,社區夥伴一起同桌吃飯。串連東南亞議題、泰式餐飲夥伴、社區麵包店、在地總鋪師一展身手,讓新加入前鎮的移工夥伴、居民和樂共食,彼此分享飲食與故事。

「疫」起,感動人心

疫情持續發燒的當下,社會各地湧起減少返鄉的聲音,以避免疫情擴大。雖然想家是人的天性,此時為防疫而需轉化的思鄉情緒,正說明了家不只是承載寄託,更是散落的心的歸巢,也許很緊密,也可能離散,但終究是個體的放大,一種記憶的象徵,在在成為品創基地連結前草地區,共同思索策展、生活、防疫共生的議題。

前草建物的拼貼風格與家園的多元性想像,場景再現萬種家的可能。從工業到設計,從單人個體到家的重量,嘗試從物件裡創造生活感再現。品創基地不因疫情而停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仍然努力於社區連結、串連企業、青年培育、建立對話平台,由設計思維回應時代轉變,達成地方被看見的可能。此外,市場改造宗旨,不僅建立富有創意與新時代性觀念的可持續運作市場模式,前鎮第二公有市場作為相遇的空間,找回人與人的交流;作為生活的延伸,重新詮釋前草生活樣態;作為大眾交通與進入聚落入口之處,期許開創成文化創意的聚點,構築靈活展示場域願景。

品創基地以教育理念出發,建立在地共備學習教材,市場改造計畫從前期的合作模式建立,到施作過程都將影片紀錄,由影像真實化讓市場改造成為可學習方案。另外,市場的策展作為教育的延伸,其中展示不僅只是文化拼貼與複製想像,更著力於挖掘在地素材,轉譯並賦予前草意涵,成為獨一無二的前草價值。前鎮第二公有市場的整體改造計畫,即是一個大型的在地記憶庫紀錄與展現,將以限定場域改造與線上互動兩面向進行。在限定場域製作上,作為空間改造與活化,引入在地青年夥伴進駐,推動市場永續經營,打開市場充滿無數想像的一面;再者,以線上互動形式,持續與社區夥伴、社會實踐團體合作,透過網路資訊作為大平台,觸及更多雲端人口達成不同議題串連與國際連結。要之,在社交距離的限制下,以市場改造場域與實體活動線上化作為議題延伸:透過短片拍攝、記錄影像與縮時攝影方式,召集社區夥伴與文史部落客、美食直播主共同參與製作,並於線上串連平台播出。再者,持續議題探討與組織連線,研究在虛擬世界中創造社區實踐與手造精神,以此尋找疫情下感動人心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