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山新聞/人科學程提供】
西灣學院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舉辦「淨零碳排 × 大學校園」與「可持續工程的系統和生命週期思維」國際線上工作坊。人科學程助理教授楊政融分別邀請德國 BeSu Solutions 公司創辦人 Gerrit Posselt 和 TU-Braunschweig 的 Mark Mennenga 博士擔任講師,與在德國的講師跨國遠端連線,透過視訊、虛擬白板的方式進行互動與練習,讓學生與講師可以零時差地分享循環經濟的概念、案例與創新點子。
「淨零碳排 × 大學校園」與「可持續工程的系統和生命週期思維」國際線上工作坊參與學員來自人科學程、機電系、生科系等不同領域。講師Gerrit提供 Corporate Carbon Footprint(CCF)方法評估的基礎知識,帶領參與工作坊學員先了解溫室氣體的排放組成,再從自生所產出的碳排開始計算。過程中,講師首先請大家計算自己日常生活所產生碳排放及其組成,轉換成數據化的資料,可以明顯地知道哪裡碳排放量較高、可以從哪裡開始減少碳排。後續則帶入以中山大學為目標,找出實踐零碳校園的策略,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人有著生老病死的生命流程,那麼產品有著什麼樣的生命週期呢?又該如何達到永續?講師 Mark 從飛機的產品生命週期開始思考,一步步帶領進入System of System(SOS) 的思維,以期達到可持續性的生命週期。透過介紹及互動實作,引導同學們去闡述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中有哪些環節、議題、優缺點,也讓同學們更加了解這個主題並能夠有更深一層的思考。
楊政融教授則表示,大學端正處於肩負培育具備2050淨零碳排與雙語能力人才的熱點上,透過舉辦國際工作坊的方式來與德國企業與學術專家學習,除了可使學生零時差的方式獲得最新的永續設計與製造知識,更有助於未來走向國際交流。
參與兩堂工作坊、就讀中山大學生科系大一的洪承恩表示,透過工作坊讓他學習到生活中有許多方式可以減少汙染和碳排放,像是System of systems engineering(SoSE)如何從環境角度構建 SoS,達到產品生命週期工程中可持續性的目標。他也提到,講師會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操作虛擬白版實際進行練習,使學生更加深刻了解上課的內容。講師全程英語授課,現場的教授和助教適時的給予幫助,理解上課內容沒有太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