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芊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兼任助理)
「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粉絲專頁擁有近10萬的追蹤粉絲,版主楊宗翰長期透過粉絲專頁與文章發表,分享他以「交換」維持生活,推動「不廢」的人生哲學。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楊宗翰這樣非主流的生活模式,對應當前永續發展的世界潮流,卻反而逐漸成為一種顯學。搭配2023中山永續月「好心也能做好事職涯專業與社會實踐連結」系列講座,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與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合作,首場就邀請了完全沒有一般「職涯經驗」的楊宗翰,以「除了金錢,我們還剩下什麼」為題,向同學們分享他的生命經驗及價值觀。
楊宗翰讀書時在成功大學主修環境工程,透過課堂學習他更深入了解垃圾的來源與處理,然而他卻因此發現自己不希望生活在「環工」專業很發達的國家,因為那代表了有許多垃圾需要被處理,也開始對環境與消費議題有了不一樣的省思。在他出國至克羅埃西亞進行交換過程中,誤打誤撞的機緣之下,他曾居住在廢棄屠宰場,以超市丟棄的剩餘食物為食,與人交換彼此不需要的物品,過著Freegan(選擇不透過商店購買,而是食用他人或商店拋棄的食品、以期減少浪費的人)生活,才發現原來不需要花錢「消費」,也能過著足夠寬裕的生活。
楊宗翰也與現場同學分享,從某個角度來說,他是屬於很幸運的一群人,不需要負擔家計,只需要思考如何自給自足,所以能選擇這樣的生活:畢業後沒有工作,反而搭便車環島、引薦外國人到中小學分享不同的故事。這段特殊的經驗也讓他收到一些講座邀約,獲得一些非固定的收入;這些收入對當代社會的價值觀來說,或許寥寥無幾且不太穩定;但對楊宗翰而言,已經非常足夠維持生活、甚至能夠存款。
這樣的價值觀也引發中山學生非常多的好奇,也對許多同學產生不同「衝擊」,現場也產生的許多交流機會。有同學分享他對於「金錢」感到焦慮,總是擔心錢不夠用。楊宗翰也回應道,對金錢的焦慮感他甚至比身邊朋友更多,但經過冷靜的思考和計算,發現自己可以在減少生活開銷的時候,仍然活得很舒適,因此對於金錢需求而生的焦慮自然會降低很多。
另一方面,楊宗翰也強調Freegan的生活價值和模式並不適合每個人,而這個世界本來就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在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大家很容易想成為「有出息」的人,然而薪水變高並不代表存款更多、生活更快樂,減輕金錢焦慮的重點不在於收入多寡,而是必須評估什麼程度的開銷,使自己的生活舒適,也能有適當的存款。最後楊宗翰從日本人桑原功一進行跨國Free hug故事總結,鼓勵同學們試著分享自己的技能或時間,生命中說不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好玩的事情發生。
2023中山永續月「好心也能做好事-職涯專業與社會實踐連結」系列講座在五月份也將邀請不同領域的校友、講者,透過本身職涯與經歷和中山同學分享如何以工作生活結合永續及社會實踐的人生經歷,期待讓同學對於未來的人生發展,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