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黃紫翎(國立中山大學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中山大學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HISP)計畫(舊港團隊長期投入高雄鹽埕區的社區關懷和公民活動,面對日益嚴重的社區高齡議題,計畫團隊邀請專注於高齡環境規劃設計石家蓉博士到校進行演講。石博士以「生活及療癒-環境作為社區高齡照護理的重要角色與陪伴」為題,分享在高齡環境建構上的國際成功案例及個人經驗。

 

 

石博士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都市規劃學院中高齡與環境研究中心,目前為「石佳蓉高齡環境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並擔任花蓮縣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原民部落營造暨高齡文化健康站專管中心諮詢委員,以及農業部水土保持局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計畫的綠場域講師等職務。

面對不斷成長的高齡人口,石博士強調「環境作為一種動態照護資源」的核心概念,引導聽眾從高齡者角度觀看所處的社區環境,和生活中的各種需求,並探討社區環境對高齡人口的影響。石博士透過國際案例來證明環境設計對長者的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反映出友善社區環境對長者的重要性。如新加坡義順社區,以同理心對待忘記付款的長者,透過創造容錯的高齡友善消費商店串聯,為失智長者提供了友善的生活空間。荷蘭的日照中心則設計長者讀/借書計劃,透過吸引長者借閱書本的過程中,同時評估他們的心智狀態的變化,以助於長者的觀察和照護。

在台灣的高齡環境規劃上,石博士以撒固兒文化健康站為例,撒固兒的社工師觀察到在地長者習慣早上到社區菜園採菜至花蓮市區販售,於是便在社區通往花蓮市的交通要道旁設置「野菜市集」並搭配各項健康檢查、照護活動。社工師透過理解社區長輩的生活習慣與需求,進行空間與功能上的調整,讓文健站的健康活動能與長者生活相互結合,更完善地落實高齡照護資源運用效果。

最後觀眾問答也討論到台灣長者習慣使用機車代步的情況。石博士提出建立長者機車生活地圖的概念,了解機車在社區中對於長者的重要性,這個想法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並期待共作一張具有台灣獨特意義的長者機車路徑圖。本次講座一系列的討論過程,呼籲我們推動高齡社區工作時,應更充分地理解長者的需求,創造更具包容性和關懷能量的社區環境,共同提高長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