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守護我們的家 從i開始」永續論壇大合照。

文 / 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由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下簡稱南輔中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家樂福)和屏東縣勞動暨青年發展處(以下簡稱勞青處)攜手舉辦的「守護我們的家 從i開始」永續論壇暨展覽,配合家樂福2024文化藝術祭於母親節周末熱鬧登場。活動以「農食永續X產銷整隊X消費賦育X地方引路X宜居綠活」為主題,帶民眾認識農食永續的重要性、從i(小我)開始發揮個人影響力(impact),守護我們的「家」。以下為論壇篇紀錄,為大家重溫幾場論壇之精華摘要。

 

引言|永續轉型地方守護者

論壇首先邀請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林長立副署長開場,分享水保署近年如何扮演地方永續轉型的守護者。林副署長表示,過去農業部做的多半是硬體工程,近年來開始慢慢轉型,積極推動金牌農村競賽、農村再生等計畫,目的就是希望從下到上傾聽農村需求,為大家串聯資源、縮短流程,進而幫助農村產業轉型與升級,讓年輕人有機會回到農村創業。

 

他舉例,水保署過去幾年配合農業部在屏東推動檳榔廢園轉作政策,不只輔導青年成立合作社,也拉著其他公部門,如屏東縣府、高雄農改場和屏東種苗研究中心跨域合作,讓臺灣可可產業成功躍上國際舞臺。如今看見地方的成長和成功,水保署與有榮焉。

 

現場林副署長也提到,這些年和年輕人相處的經驗,他發現年輕人都很願意分享跟學習,因此成功機率比過去高很多。他特別感謝家樂福和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願意一起擔綱地方守護者,扶植返鄉年輕人跨出從0到1的第一步。他相信當社區有產業、有收入,臺灣農村就可以看見未來。

水保署林長立副署長分享多年來在公部門推動農村永續的經驗。

家樂福蘇小真執行長特別獻上「農食整隊榮譽大隊長」榮譽肩帶,希望林副署長未來持續協助農食產銷整隊。

客廳開講|共創「家」人影響力

論壇第二場以對談形式進行,由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執行長擔綱主持人,邀請屏東縣勞青處李雨蓁處長、南輔中心吳涵瑜執行長同場對談。蘇執行長提出,不論是動物福利或地方創生,公私協力都是推展的關鍵動能,那麼屏東縣政府和南輔中心在推動過程中,分別看見了哪些挑戰和機會?

 

李處長回應,屏東縣可以說是全臺最多青創基地的縣市,擁有這麼多公有空間很幸福,但對縣府卻是一個挑戰,必須給予每個基地明確的定位,才能夠真正有所發揮。談到機會,她認為大家都擔心少子化,但換個角度想,年輕人不輕易踏入婚姻的原因,或許是仍在思考要帶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環境。這也促使縣府在公有空間轉型上更加深思熟慮,思考應該打造什麼樣的永續空間,提供下一代更好的發展機會。

 

擁有輔導地方團隊多年經驗的吳執行長,以自身在高雄旗津從事社區擾動的經驗舉例。她表示,雖然中央提供很多地方創生的資源,但過去沒有單位協助整合、對接,地方團隊該對應哪個政策計畫、該找哪個部會窗口,全部一頭霧水。因此輔導中心的任務和挑戰,就是協助地方團隊了解政府當前相關政策及目標,並掌握中央和縣府的創生資源,加速推動地方創生。她定義南輔中心的角色,「就像是地方團隊和中央的擺渡者,讓大家心無旁騖專注在各自業務。」

 

當天活動主題之一為「消費賦育」,意即如何讓消費者支持永續轉型。蘇執行長因此特別提問,該怎麼讓南部的消費者和店家願意支持在地生產、在地消費?

 

李處長認為,家樂福設立「從i開始」價標牌的做法值得學習,可以讓消費者透過十大永續價值的分類標示,輕易參與永續消費行動。此外她提到屏東的好屏友市集,縣府在創業輔導的過程中,會帶領商家們參觀在地產業。「好比過去大家可能買完可可就結束消費行為,但透過帶大家參觀可可園、做DIY體驗,大家就會更了解地方產業,也更願意以行動支持地方。」

(左至右)家樂福蘇小真執行長、屏東縣勞青處李雨蓁處長和南輔中心吳涵瑜執行長一起分享在地方推動永續的機會和挑戰。

說食show|農食永續產銷整隊

當天第三場論壇活動「說食show」,邀請中央畜牧場蘇鵬場長、高大牧場陳宥蓁總經理及長安製麵吳冠翬負責人,分別從畜牧業、酪農業和傳統產業的角度,說明他們如何建立產業永續生產鏈。

 

創立於民國68年的中央畜牧場目前由蘇場長和哥哥共同經營,被稱為養豬達人的蘇場長表示,中央畜牧場除了提供消費者健康美味的豬肉,另一個目標是打造「一點都不浪費」的循環農場。他們除了使用科技處理豬隻排泄物,將其變為種植農作的肥料,把作物回饋給地方學校和餐廳;另外也利用豬廢棄物做沼氣發電,連發電剩餘的沼液和沼渣都拿來循環利用。他笑稱老一輩常講「種田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說的正是循環農業的精神。

中央畜牧場蘇鵬場長說明如何打造「一點都不浪費」的循環農場。

成立近80年的高大牧場,有著「鮮奶界LV」稱號,儘管擁有大批消費者支持,老品牌卻持續創新而非守成。陳總經理表示,高大牧場很早就開始思考永續轉型,以「友善動物」、「環境友善」、「食農教育」作為三部曲,包括:捨棄傳統「養多」思維,讓牛隻生活回歸原始;調整飼料配方,減少甲烷生成;把牛糞變肥料,回饋養殖漁業。此外他們還做食農教育,帶孩子了解養一頭牛有多麼不易。陳總經理指出,這些行動不只保護動物,也凝聚了高大牧場上下的向心力。

高大牧場陳宥蓁總經理表示家裡從很早就開始思考永續轉型。

長安製麵吳冠翬負責人原本在科技業工作,大約十年前接下家業。雖然有感於製麵高工時、耗腦力/體力,又全年無休,他卻始終不後悔,甚至許下復興屏東日曬掛麵產業和文化的願景。2022年他受邀參加一場永續活動,了解永續才是企業的未來,因為透過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盤點問題,可以幫助企業找到方向。因此回來後他開始聯繫農糧署,研究用臺灣小麥研發日曬麵條配方,今(2024)年5月更結合屏東隊,做出嚐得到屏東風土的禮盒,真正落實農食整隊的概念。

長安製麵吳冠翬負責人的願景是復興屏東日曬掛麵產業和文化。

加碼場|認識及看見生活中的動物福利

在農食整隊的概念下,本次論壇也加碼「動物福利」為主題的講座,帶大家了解動物福利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轉變和價值。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陳玉敏副執行長說明協會如何在臺灣推動動物福利這個議題。

講座由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陳玉敏副執行長開場,告訴大家何謂動物福利,以及它帶來的影響。陳副執行長指出,我們跟動物最密切的互動,不是陪伴也不是餵食,而是吃掉牠們。然而工業化畜牧的結果,讓我們不關心我們吃的動物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些漠視都會回過頭影響我們的健康。她以籠飼蛋為例,母雞一輩子只能生活在狹小髒亂的格子籠,身心一定不健康,結果使得業者必須大量用藥,最後產生抗藥性。換句話說,友善母雞不光是動物福利的問題,也攸關著我們的生存,善待動物就是善待自己。

 

目前動社共推出兩個友善認證標章,一是「友善雞蛋聯盟」,二是「動物福利標章」。陳副執行長說明,推動標章認證是希望提供消費者好的商品,使消費者可以安心購買;另一方面也藉此促成牧場轉型,朝善待動物的經營方式前進。最後她呼籲在場聽眾「用消費去投票,投下自己的未來」。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出版的《雞蛋報》,告訴民眾雞蛋怎麼吃、好蛋在哪裡、友善生產系統是什麼?

動福加碼場下半段,邀請11組重視動物福利的生產製造者進行分享,包括雞蛋組綠璽牧場御品園畜牧場茂林畜牧場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屏東伯大尼之家牛奶組鮮乳坊陽柳牧場吉蒸牧場永續餐飲組趴利趴利台灣冰淇淋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綠帶純植物烘焙。從雞蛋、牛奶、校園餐飲到甜點等,帶民眾了解原來生活中早有許多業者加入關心動物福利的行列,有的更利用商業模式創造共好,照顧社會弱勢。

現場還貼心準備試吃,教大小朋友如何吃得安心和健康。

DIY體驗|「跨」農業有藝思

論壇第二天適逢母親節,主辦單位因此策劃一場DIY體驗活動,指導現場民眾利用小米種子製作卡片獻給家人。體驗正式開始前,先由臺灣社區種子銀行林志忠籌辦人和深活共構有限公司陳濬哲主理人,分享各自投入小米文化研究和復育的成果。

 

本身是植物分類學家的林籌辦人,因為念書和工作開啟了和大武山原民的緣分。這些年他串聯學術資源和地方合作,致力於小米保種。他表示,小米無論對原民文化或自然生態,都具有重大意義。「以前有種說法,小米可以養活一家人。」他解釋這樣的說法並非誇大,而是有科學根據,因為一穗小米最多可以收成16,000顆種子,而且最快60天就能成熟。因此過去小米是原住民的主要糧食,更被視為神聖的作物。除此之外,它也是山麻雀(瀕危鳥種)和其他小型哺乳類動物的食物。

 

臺灣社區種子銀行林志忠籌辦人表示,小米消失不只改變原民飲食和文化,更間接造成淺山物種瀕危和滅絕。

所以過去在部落中,小米可說無所不在,從食用、祭祀、肥料、裝飾到占卜都可見其蹤影。但是如今小米的種植面積,從全盛期的2萬多公頃到只剩200多公頃,就連農事知識和文化也逐漸消失。這也是為什麼深活共構主理人陳濬哲在都市奮鬥多年後,選擇回到家鄉從事小米文化復育。

 

位居屏東禮納里部落的深活共構,目前主要從事田間文化振興、小米種源庫建立、建立傳統農作產業鏈和地方教育。每年團隊會舉辦結合農事、編織和傳統文化的「田間生活節」,另外也透過地方小旅行,讓大家認識部落的文化。除此之外,他們也跟地方小學合作「田間博物館」教案,透過帶孩子種植小米,一方面讓耆老傳承農事知識,另一方面讓年輕人學習經驗,並帶著孩子一起體驗,藉此慢慢找回部落傳統文化。

深活共構陳濬哲主理人帶著部落孩子開墾農田,用傳統方式種植小米。

認識小米的獨特之處後,陳濬哲也特別帶來小米種子,指導現場民眾製作特殊的小米卡片,論壇便在輕鬆熱鬧的氣氛中畫下句點。希望兩天的講座都能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願意從日常開始一點一滴發揮影響力,一起守護臺灣這片美麗的土地。

適逢母親節,活動透過DIY體驗讓大小朋友製作小米種子小卡,獻給親愛的家人。

適逢母親節,活動透過DIY體驗讓大小朋友製作小米種子小卡,獻給親愛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