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為提升地方創生及社會實踐輔導能量,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與左腦創意合作,辦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見學暨教育訓練,參訪新竹縣的竹東、北埔、橫山及關西等四大展區,針對設計導入、地方溝通等經驗,和策展單位及在地創生團隊進行深度交流。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是客家文化復興的盛典,橫跨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5大縣市,串連150公里、眾多客庄的大地藝術季。今年的主題「Falabidbog 花啦嗶啵」是客語的繽紛多彩之意,共分為藝術策展、設計導入與飲食實驗計畫等三大主題軸線,展現客家族群所處的生活場景與文化面貌,分享這段內山公路上,客家人與原民、漢族、日本人的歷史互動,以及對未來的期待與展望。
竹東展區:惠昌宮、曉江亭洗衫合作社
惠昌宮是竹東重要的信仰中心,祀奉三山國王及地方百工百業的功能神祈,體現出在地匯聚的百年客家基業。策展團隊透過新的供桌設計,讓廟宇成為微型博物館,加深參拜的內涵,並實現信仰與藝術的結合;「㧡飯,日日開動」,以攝影、版畫、平安米袋等方式,將客家虔誠供奉義民爺的㧡飯文化饒富情感的呈現,感受到傳統信仰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價值。而廟宇外的「屋簷水 外牆立面」作品,則融合客語水意,表達竹東受到天祐雨庇,收水設計也賦予廟宇獨特雨水風景,透明輕盈材質美化雨水匯聚,並提供民眾遮風蔽之處。
在橋下的曉江亭洗衫合作社,結合洗衫坑、伯公廟和候車亭,以地方記憶為基底,重新詮釋了洗衫文化的價值。透過田野調查,將使用者的故事以創意方式呈現,把洗衫坑這個平凡場所昇華為情感的連結。同時,進行洗衫場域優化,讓人們重新體驗洗衫場文化。洗衣劑販賣機也是一個有趣的亮點,不僅代表著環保的關懷,也鼓勵著年輕人認識這有趣的常民文化。透過「設計導入」讓地方文化在現代煥發新生,使觀展者能夠更深入的理解、體驗並感受到客家文化價值。
北埔展區:客倉-客家保存食展、「Bebu 春嬌粄條」
客家人有句俗語「人係無食飯,就會無氣力做事」,點出飲食的重要性,但多數人卻對客家飲食文化十分陌生,而未細究,來自中國不同省份進到台灣衍生出許多變形,光是料理方式的差異就值得探索。「客倉-客家保存食展」從一盤以客家呈現味覺、嗅覺、觸覺的展覽,重新梳理串連台三線在地物產,保存客家記憶、技藝、文化及美味,讓民眾更快認識地方族群、文化以及客家生活底蘊。策展團隊梳理三大構面,透過互動性體驗找出線索,帶領民眾一同發掘與想像客家飲食文化「醃、醬、曬」的保存過程,針對飲食文化轉譯,讓更多遊客發現客家文化的美好。
地方名店「Bebu 春嬌粄條」是本次藝術季的特約店家,每一道美食皆為客家特色菜,尤其店家為呈現自家粄條的特色而創作的「粄條手捲」,是將親手栽種北埔當地特產山芙蓉與石柿樹,並搭配提味醬料融入美食,滋味清新爽口,令人回味無窮。
橫山:橫山B計畫、沉睡的少年
橫山鄉是非常傳統的北部客家聚落,保留許多客家文化習俗,也欣賞了酬神文化,認識精采的客家八音,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伯公」供奉文化,客家人的觀念中,伯公可以是一顆石頭、一株樹木、一個空間,與傳統道教神祈會有具體形象不同,神靈沒有形體。在三叉埤經過小小石頭伯公廟,往廟裡內部一看,沒有任何神像卻香火鼎盛,來到韓家村落時途經更大間的伯公廟,聽到在地嚮導致中分享伯公靈驗的事蹟,也讓夥伴們見識到另一種特別的宗教文化形式,別有趣味。
搭建在三叉埤田螺窩的「橫山B計畫」作品是座陶土藝術,且會隨著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而有不同形態,在不同的樣貌表現下,最終隨著雨水,融入地方綠油油的草皮中。而另一件在韓家村落旁的「沉睡的少年」藝術作品,則是以賽夏族傳說進行創作,從穿山甲是一個沉睡少年的故事為發想,打造出來一個大型白色的趴臥在休耕田的巨型穿山甲。可以發現,在橫山的藝術作品在在傳達生態保育的重要性,讓觀展者藉由觀賞藝術作品更認識土地,認識這些與居民一同生活的物種,給牠們一個安穩的家。
關西:黑色幽默-關西一塊仙草動
關西鎮以客家族群為大宗,也是仙草與柑橘為特產,尤其更是全臺最大的仙草產地。一行人來到在牛欄河邊的中正街,這裡有間「黑色幽默-關西一塊仙草動」,是由長者經營的藝術季特色小店,貼合地方文化脈絡而生,具備實驗性與話題性,且接地氣。透過仙草的黑色意象,將關西的仙草、柑橘做出味覺及視覺的實驗饗宴,在飲料杯與食物盛盤的器皿都以客語書寫,讓人對客語更加親近。在關西南雄社區發展協會的長者,活潑生動的地方故事分享下,不難理解關西人口笑顏常開、青春永駐,更迎來長壽村美名的由來。
藝術季背後不單純只是藝術創作,而多是立基在地方生活脈絡發展之下,且朝向作品留存或設計導入改變地方產業的出發點發展設計,進而帶動地方創生。透過本次藝術季參訪,見學者不僅對藝術導入社區且呈現文化多元聲量的技巧有更深認識,也開啟了傳統印象之外更豐富的客家想像,實際從設計與飲食文化的途徑中發掘地方能量。期待未來將上述經驗分享給南區地方夥伴,陪伴團隊共同打造更有趣的創生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