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山新聞/劇藝系提供】
當科學與藝術交織,氣膠與心靈共振,新的視野展現。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開設《環境劇場》課程,帶領修課學生參訪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並邀請中心主任王家蓁藉由分享研究過程,探索科學與藝術、人與環境的連結。
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氣膠是環境的媒介,讓人們更深入了解人與環境間無法分割的聯繫。氣膠懸浮穿梭於大氣間,承載著生態的訊息,也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呼吸是人與大自然交流的方式,當人類深入了解呼吸的過程,覺照每一次呼吸都是與地球的互動。氣膠透露著人們與周遭環境的故事,以微觀的視角,串起了人類與環境間密不可分的連結。
「身處於現代,我們面臨著來自不同領域的挑戰,和跨國界的災難,包括氣候變遷和生態危機。這些挑戰需要跨領域的思維和整合方法來應對。科學和藝術,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卻能在此刻相互呼應,共同創造新的視野和可能性。」王家蓁主任表示,空氣是人類生活中看不見,但卻不可或缺的元素,需要更加重視它,了解它的複雜性,也鼓勵學生透過藝術創作將科學柔軟地傳遞到人心。
透過王家蓁教授的詳細解說,參訪學生看見自然與人類的緊密交織,看見環境對於人類的影響。人類是地球的一部分,覺醒這份連結,也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氣膠,細微而普遍存在於周遭的環境。它們是懸浮於環境中的固體或液體微粒,承載著複雜而多樣的信息。在這次參訪中,深入了解氣膠的來源、特性以及它們與環境及人類健康的互動。這些微小的粒子影響著大氣組成,影響著人們的呼吸與生命。
王家蓁主任也以「內在發展目標」(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的5大面向,將藝術連結科學,引領思索醒覺,讓人們覺照一切生態互動。她強調這不僅是對於科學的探求,更是一種對於自我、對於世界的思索,是一場人與其他生命、與環境間的深刻對話。內在發展目標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共識,認知欲達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應回歸到許多人類關鍵內在特質的提升。內在發展目標可歸納為5大面向,其中涵蓋了自我觀照覺察、與他人乃至全球生態整體連結的感知、對自身他人及自然環境的仁慈及同理心、對複雜事務有系統性的理解以及長程視野、共同創造的能力等23種關鍵能力。
何怡璉教授則表示,在這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時代,不能再以過往經驗談劇場。需要跨足不同領域,以整合的思維來面對當前的困境,並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劇藝碩一研究生林筱鈞說,透過參訪,明白每一個微小的氣膠粒子都承載著大氣中重要的訊息與意義,如同每一個人在整個群體中都是獨特的,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作能量。
這次參訪結合了環境劇場課程理念和氣膠研究的科學成果,將空氣品質與環境生態議題和人文藝術巧妙地結合,呈現了一幅新的畫卷。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拓展視野,也為學生帶來更多關於環境和人的深刻思考及覺察,為跨域創新協作和提升一體共生的集體意識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