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文/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

農村再創生經驗與傳承活動大合照

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以下簡稱南區輔導中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以下簡稱水保局)攜手舉辦交流活動,以「農村再生」及「地方創生」推動的精神與內容,邀請南臺灣的青年創生團隊及農村發展組織進行經驗分享,期待與大眾進行實務交流,共同激盪更多永續營運模式。下午場次由南區輔導中心協同主持人謝政勳老師主持,進行離島地區、屏東及臺南團隊分享。

南區輔導中心謝政勳老師主持

學員認真聽取經驗分享

離島地區經驗分享

金門村復潮團隊介紹離島創生經驗

澎湖離島出走團隊分享石滬文化傳承經驗

村復潮,洄游培伴計畫-淺談島嶼創生

主談人陳書毅老師是金門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共同創辦人,在主要為閩南、僑鄉聚落的瓊林村,實踐產業共創資源的工作。陳老師表示,當時因盤點出金門當地缺乏資訊整合平台、產品開發能力不足、新型產業規模小,且青年的地方網絡、在地文化紮根都不深的問題,村復號最後訂立出創業培力、在地整合溝通平台,及紮根在地、對外連結等目標,建立出關係人口的策略,期待打造出產業、生活、文化的三重奏。

 

為此,村復號團隊找到在地二代,共同研發創新料理,推廣餐食物產及地方嚴選好物,經營一個小客廳共進晚餐、辦講座、經驗學習的環境。此外,團隊也以園遊會形式,在電影院前發表與返鄉青年共製的奇幻音樂劇成果,並創作出標示農產、青培站相關資源的地產地圖。

 

而地方事業推動上,青培站也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協助一家景觀農場的空間規劃,以及珠山社區進行水果製品加工研發及包裝設計,並與在地組織共創課程,希望研發出金門特色品牌。由於離島的完全返鄉者不多,村復號也逐一收集地方閒置空間並公開上網,進而經營藝術家駐村活動,另外,透過與金門高中學生一同策劃金門物產藝術展以及永續食育的互動,讓地方高中生對家鄉有更多認識。

 

里海創生實驗室-離島的返鄉挑戰

海生海長的澎湖青年楊馥慈是112年的青年培力工作站團隊,也是保存澎湖石滬的離島出走工作室創辦人。楊馥慈表示,「石滬」是跨國際的捕魚方法,代表著先人永續捕魚的態度,符合聯合國SDGs14的海洋生態精神,卻因為現代漁法興起、產業停滯,加上距離大眾遙遠,議題相對冷門,逐漸形成技藝斷層的文化困境。事實上,澎湖石滬群因為樣態多元且密度很高,不僅是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具有重要的文資身份及價值,許多國際的石滬研究學者,也會因為石滬,注意到澎湖這座小島。

 

面對已經失去漁業價值的石滬文化,當時的兩位創辦人認為,如何在現代復興且創造石滬的經濟價值,轉型為新型態的永續產業是一大關鍵。因此工作室設定了四大營運項目,包含技藝紀錄及文化轉譯的文化生態旅行、青匠培訓及工法資料庫的聚落品牌、教案及教具的海洋教育開發。此外,團隊透過空拍定位、文獻比對、語言翻譯形成資料庫建置(澎湖石滬資訊平台),拉近民眾與石滬體驗的距離。

 

楊馥慈說,「不一樣的生活智慧,讓地方長輩從產業工人變成導覽老師,找回自信心」。目前離島出走已與社區20多位導覽員合作,且有接待據點。未來,青年培力工作站也將製作返鄉資源指南,陸續了解關係人口與澎湖的連結性,以及困境突破的經驗,創造有特色的文化旅遊行程。另外,她也特別感謝水保局協助離島出走團隊,接受社會投資回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的國際訓練,並獲英國SROI協會認證,足以向社會說明:社會大眾每投資一元給離島出走,可以獲得16.66元的社會效益。離島出走工作室也將持續努力,記錄重要的石滬文化,延續珍貴的台灣海洋資產。

屏東地區經驗分享

禾樸文旅陳孝慈經理分享屏東可可推動歷程

寰緱社陳泱竹負責人分享萬巒創生經驗

屏東地區可可產業跨域計畫

在屏東場次,邀請到負責地方區域亮點計畫(以下簡稱區亮)的禾樸文旅陳孝慈經理,分享可可產業推動的過程。當年配合農委會推動檳榔廢園轉作政策,也回應到農村社區高齡化、少子化的議題,可可成為屏東重要的前景產業。一路上,水保局也輔導業者解決發酵、烘焙、調溫、找市場等問題,2014年,水保局將可可列為跨域合作示範產業,後續又開啟專案輔導,建立可可產業平台。陳經理認為,10年走來,都是因為一群人都有擁有想要成功的信念,才能成功讓屏東巧克力站上國際舞台。

 

禾樸團隊從全面田調盤點屏東可可產業、建立區域共識平台、培訓出國參賽到行銷推廣區域品牌,皆提供產業單一窗口服務,並落實媒合公部門資源。此外,由於屏東大學、屏東縣客家事務處等機關協助,為業者積極尋找農政單位,一步步解決可可產業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行銷)的推動困境。而水保局也加強了許多軟、硬體,硬體方面包括建設可可生態公園、知識體驗館及社區入口意象等;軟體則串連了超過65個產業單位,透過校園輔導培訓,發展農村創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屏東縣政府與水保局合作,連續5年舉辦了世界可可ICA亞太競賽,台灣在2020年榮獲135面獎牌,其中一半來自屏東,可說是最輝煌的一年。屏東鄉親不分老幼,受到可可產業吸引,選擇返鄉或成為關係人口超過2500人,形成跨世代產業共學的影響力。近期,水保局偕同禾樸團隊,將積極朝向「185黑金廊道規劃藍圖」前進,期待建立全台最完整的可可產業服務生態系。

 

萬巒採集手工作計畫-地方農業復興分享

來自屏東萬巒的寰緱社團隊,是111年入選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團隊。創辦人陳泱竹出身學校產業輔導團隊,因為合作成員多為屏東人,大家決定回鄉服務。團隊首先翻修了荒廢多年的閒置空間-萬金衛生室,成立「這裡好好生活所」,以此作為地方創生基地,期待促進185沿線客家及原民區域的交流,推動大武山生活圈的產經發展。

 

理解到返鄉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生存、健康、家庭及理想的平衡,團隊首先以故事採訪串連美食故事,與在地老中青合作萬巒餐桌,開發遊程與體驗。本著相信人生不會「無采工」(徒勞無功)的信念,寰緱社也開始進行「萬巒五採工」的美食、故事、人才、風景及作物田調工作,並發行《萬巒諸角》電子季刊,記錄村莊大小事、與在地形成更好的連結;也透過社區共創萬巒地景畫布,增加居民凝聚力及接受度,一同挖掘在地需求。

 

在自然農業上,團隊培訓了一群農二代與退休移居人口製作農產加工品,以及更成熟的體驗服務,讓這群夥伴成為地方風土深度體驗的推動者。未來,寰緱社也將透過地方採集企劃,採集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的聲音紀錄及色票,利用資料庫提供更好的文創,與更豐富的創新遊程及教育服務。

台南地區經驗分享

培根規劃郭子齊老師介紹臺南區亮案例

股份魚鄉廖宜霈創辦人分享七股創生經驗

臺南區域亮點計畫

臺南區亮計畫由培根規劃的郭子齊老師分享。郭老師解釋,水保局建構在農村再生社區的基礎上,2017年陸續開啟農村好物、青年回鄉及農村體驗等計畫資源,區域亮點計畫也是由此而生,區亮計畫相當樂於和縣市政府合作,期待推動區域發展地方創生。事實上,區亮計畫主要以產業、行銷、環境、空間及文化保存等面向,整備青年深耕場域;而各部會也有許多協助青年及農企業帶動地產發展、共同推展地方創生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區亮計畫主要建立在公益性價值上,且在南區劃設範圍內,也已有許多青年培力工作站在投入,共同促進農村永續性發展。目前,臺南/澎湖的區域亮點推動主要設立三大軸線,分別是:

  • 172線-漫遊花境享大地: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柳營區、東山區、白河區、學甲區、下營區、 六甲區、官田區
  • 台3線-體驗山村識大地:楠西區、玉井區、南化區、左鎮區、大內區、山上區、新化區、龍崎區
  • 202線-追風騎蹟遇見海洋餐桌:澎湖湖西鄉

 

172線以「友善食農」為主題。以大崎藝農號為例,主理人林建叡夫妻在官田大崎村落規劃出親子遊戲的創藝基地,並與大崎社區青年及臺南藝術大學共同合作,打造魅力農店與優遊農村體驗,建立了深耕場域的基礎。因此,111年區亮計畫開始投入周邊環境改善工程,協助串連社區聚落空間,並結合在地小農,進行食農風土教育及假日藝農市集的推廣。

 

另一個好案例是白河區的將軍山農場,原為高中老師的負責人魏宗淇以農村迪士尼為願景,在農田舉辦焢窯活動,搭配在稻田上的運動會,讓更多人走進農場。水保局看見團隊的努力,遂而補助棚架搭設及農村廚房設計,推廣在地婦女的農村料理,去年累計超過2500人參與體驗活動,目前也串連30多位青農協力經營場域,取得斐然的成績。

 

而台3線選以「里山體驗」為主題。以左鎮為例,區亮計畫協助了山海屯社會企業,以文化景觀綠化、老街周邊活化及節點空間營造為核心,也在菜寮溪社區辦理結合綠飲食、化石體驗及淺山產業的市集,建立青銀共創、老屋及循環再生的老街創生典範。而202線則主要推動「里海永續」,協助青年與社區居民合作海島植物及銀合歡的採集工作,創造地方生產產業鏈,傳承海島人的編織老手藝及海事文化,並規劃成立湖東社區的「澎好青創想基地」,培力更多青年共同產業發展。

 

七股交流道 青年匯流-共享共創之事業起點

來自臺南七股的「股份魚鄉」的廖宜霈及林曉菁,兩位創辦人都不是臺南人,也跟養殖毫無相關,從走入漁村與漁家、青農作深度訪談與合作,原本只為了替偏鄉的學童推動食農教育,結果就一頭栽進這塊土地,將漁業的知識轉換成有趣的導覽,還設計道具及教具來加強學童的學習,更攜手藝術家與廚師將閒置豬舍改善為體驗場域及開發出池畔餐桌等特色體驗,也通過水保局舉辦的優質農村體驗評鑑,大大的提升了偏鄉產業的經濟價值,成為翻轉農村地方創生的典範。

 

談到七股的問題,宜霈創辦人表示,有感於不同公部門對七股區的發展,雖有相似的目標與相近的利害關係人,卻缺乏資源整合平台。鑑此,股份漁鄉自願作為在地單位間的溝通橋樑,並促成在地資源媒合及共享,同時舉辦凝聚七股青年群聚活動。在獲國發會青年工作站計畫補助的期程中,七股交流道青年匯流計畫除了打造七股青年共享空間,提供在地青年社群網絡交流與匯流場域。同時,透過「七股生活日」、「漁村生活學」、「四季拾野趣」、「主題漁樂場」、以及「食材產銷班」共五大主題,串連跨領域人才,以創造實質的在地產品及服務。

 

學員們在綜合座談時間,積極向分享者交流並提供反饋。一路以來,南區輔導中心積極陪伴在地團隊,共同活用地方資源,推展創生事業!未來,我們也將舉辦各式創生交流,歡迎有興趣的夥伴,持續鎖定南區輔導中心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