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gage.nsysu.edu.tw
https://engage.nsys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作者/蘇茵慧(文字工作者)、金儒農(中山大學HISP計畫前草團隊博士後研究員)

 

前鎮草衙,缺少宏偉氣派的自然景觀作為觀光條件,又非處繁華都市精華區域,此地被戲稱「不山不市」,就連想替它貼個標籤也得費勁思索。「沒有什麼」,是當地與外來團隊困境。

 

當地人是這樣說前草的「我們這沒什麼東西,沒什麼發展啦!」然而這個「沒什麼」則養活一票人口,戰後至今於此蓬勃發展的各項產業,或許正代表著某種價值,從而延伸在此地生活勞動的人們,存在區域上的特殊意義。

 

中山大學科技部人社計畫前草團隊走進在地,觀察前鎮草衙困境,以勞動價值作為區域新切角,去年「前草創創生活節」成為橋梁,嘗試與社區人們展開對話,以貨櫃屋裡敘說前鎮歷史,藉獨立樂團的節奏與音符作為聚光燈,從河畔興仁公園出發,無論來者是前草人或外地人,願觀看者的目光為石,投入心湖盪出漣漪一圈圈,每一圈都是前草真實模樣。

 

前西灣學院院長、曾為科技部人社計畫前草團隊召集人,同時也是第一屆前草創創生活節總監的蔡敦浩直指,行銷地方的困境諸多,仰賴外部單位挹注資源乍看是解方之一,追根治本應源於地方自我認同。與其說要讓外人看見前草,實則得先讓前草人看見前草、從而認識自己。故團隊一邊從校園教育扎根,另邊進入生活場域,從蹲點、戲劇、教學、實地踏查等方式介入,為前草奠定勞動新價值,並在場域裡實踐創新,期待最後成果能回歸社區,讓「不山不市」成為亮點特色,能「生生世世」永續流傳。

「先想像,後嘗試,再修正」是蔡敦浩進入陌生前草時的方式。(圖片提供/蔡敦浩)

第二屆「前草創創生活節」即將展開,今年以「青年力」為主軸,希望展現前草「創動」之後的世代「接班」故事與「永續」願景。活動出發前,以本文稍稍回顧去年,同時邀請來曾參與過第一屆的音樂人吳志寧與前鎮二手貨李雅婷分享觀點,從去年經驗連結今年新主題「青棒棒」,他們是如何看待前草區域,從而進入家、生活以及創業想像,引領我們來一場紙上的「自造家」。

花草自有美麗 欣賞差異認識自我

在前鎮河邊的興仁公園,吳志寧在演奏台上抱著吉正哼唱著,風吹過他臉龐,也吹過台下隨著音樂踩踏著節拍的老人家。歌聲包圍下長輩們笑瞇了臉上皺紋,看起來極為享受,或許這有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跟獨立樂團這麼靠近。

 

第一次踏入前草的吳志寧對此感到格外親切,樂音愉悅、老樹綠意、光影斜映,波瀾不起的前鎮河襯著喧囂歡鬧人聲,成為前草區域的展演,大夥享受在其中、互相觀看。

吳志寧受邀成為第一屆「前草創創生活節」表演嘉賓,開啟他對前草的初體驗。(圖片提供/吳志寧)

去年離開台北回到彰化溪州定居的吳志寧,描述了自己回老家創業之經歷,鄉下不便難免,但在土地與情感之前都顯得薄弱。吳志寧沉穩笑說:「我曾經非常想離開溪州,這裡都是農田又不便利,沒有我想要的音樂資源。自己在外面走一遭,才理解這裡的珍貴。我都能回到溪州創業生活,前草又是一個相對方便環境,那兒對年輕人來說,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吳志寧所說的珍貴,不僅是看見小孩自由地奔馳在鄉下農田的感動,還有小時阿嬤與父親給予的諸多回憶,他坦言家鄉情感深植於生命經驗裡,似種苗成長茁壯於創作中。這是溪州的吳志寧,而前鎮之於誰,或許將在未來以教育進入當地孩子生命中,成為重要存在,等待被發現。

 

「期待我們在台灣許多美麗角落,都能各自長出花、長出草。」對於地方創業思考,吳志寧帶出總結。台北有台北的好、溪州有溪州的美、前草亦有前草的真,讓差異取代差距,讓青年看見前草獨特一面,「自造家」就不再是想像。

打開前草自造家的一把鑰匙

從出生就一直在前鎮的李雅婷,現為前鎮二手貨老闆,她接手母親販售二手貨的事業,無形中也承接收藏前鎮興衰。在她私人藏品中,有多張前草老照片,如:前鎮夜市、前鎮戲院、當時的新屋現在的違建老屋、前鎮產業演變,在泛黃影像裡一覽風華,對照現今褪色後的真實。

 

「去年的前草創創生活節,我有很多同學回來玩,他們在外面打拚都很久了,難得回來看看家人跟以前長大的地方。我都跟他們說:『回來啦!這裡真的很適合生活。』前草就是人家說的離塵不離城,以前老一輩都要我們去外面工作才有前途,其實在前草只要好好經營,也有自己的路。」李雅婷一邊整理桌上老物,嘴裡吐露的句句都是心聲。

即便搬家十三次,李雅婷依舊還是居住在前鎮,足見對地方用情至深,期許自己有日能為前鎮書寫故事。(攝/蘇茵慧)

據她描述,去年前草創創生活節成為在地長輩與外出遊子相見的契機,等著孩子孫子歸家,共同走逛生活節,那幾日老人家找到許久未見的雀躍,而被灌輸外地才有希望的孩子在生活節裡重新認識前草,翻轉觀念並非一朝一夕,自此成為某種可能,也讓在地人對於前草創創生活節有了更深的期盼,希望成為這裡專屬節慶,長輩與晚輩共同聚焦所在。

 

整理他人不需要物件,清潔後再轉售,讓不需要成為他人的需要是李雅婷工作。二手物代表著生命延續、代表過去再現與利用,一如前草人早期對此區「沒什麼、沒前途」刻板想法,在李雅婷事業中,曾經沒用的舊物都會找到新主人,「前草創創生活節」創造回鄉或被看見的機會,成為打開前草的一把鑰匙。

疫情衝擊 前草創創轉彎再出發

第二屆「前草創創生活節」即將於10/23、24日舉辦,這次將目光朝向青年創業,關注延續前草互助開創精神的青創力如何打造永續城鄉,因此將主題訂為「青棒棒」,期望攜手前鎮青年們,一起打造前鎮願景。同時也希望藉由生活節的動能,重新賦予被遺忘的角落生命,因此挑選了前鎮第二公有市場作為主要的活動場域。

 

不過,由於疫情的緣故,活動是否能大肆操辦早已成為這個時期所有策展人的最大疑問。「前草創創生活節」特地採取線上/線下(online/offline)同步的方式,在籌備實體活動的同時,將相關的影片與現場狀況直播穿插成為兩天的節目,就算沒有親臨現場,也能靠youtube直播來參與。如同前草地區見證了許多次的產業變換,前草創創生活節也希望能學習這種韌性,面對所有可能的挑戰。

 

屆時在現場,可以看到市場空間的蛻變可能,也能同時感受到前草的聲景(soundscape)與在地的生活感,人如何與空間互動會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在線上,則可以用虛擬的方式跟著團隊逛前草、穿梭青年創業者的經驗、也能看著國小、國中生還有社區媽媽不專業卻充滿熱情的社區劇場表演。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說「大人啊,請你善待這班戲子伶人,不可怠慢,因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同樣的,歡迎各位也來參與第二屆「前草創創生活節」,因為這是這個地方的縮影,這是非標準敘事的高雄,但這也是台灣人展現無窮可能的慶典。